新疆和田:7213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基层助力法治乡村建设
来源: 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8-25 作者:佚名
和田县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活动。
喝杯茶、唠家常、听民声、解纠纷……8月13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热勒乡也台克孜勒村法治文化大院里,一场由和田地区司法局组织开展的普法业务“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正在进行,来自和田地区各县市的普法业务骨干通过实地观摩、业务培训、能力测试、观看专题片、学习交流等模式,重点围绕乡村“法律明白人”素养提升工作,深度交流学习普法业务工作优秀经验做法。“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和田地区紧紧围绕基层群众法治需求,着眼于强化乡村本土法治人才培育,建立“选、育、用、管”全链条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成立一支总人数达7213人的乡村“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活跃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为和田地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和田地区司法行政系统注重乡村“法律明白人”素养提升,大力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工作,仅今年以来,全地区已开展“法律明白人”集中培训600余场次7000余人。 如克亚木·麦提赛地是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恰喀村“法律明白人”,平日里无论是小两口赌气闹离婚,还是亲人间因遗产继承产生矛盾,乡亲们都会找她去调解,她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更是村民口中的“解忧人”。 不久前,村民买某和儿媳吐某二人因遗产问题找到了她。 原来,买某的儿子阿某在工作期间发生触电意外死亡,包括房产及存款在内的价值20万元的遗产成为买某和儿媳吐某争议的焦点,二人因遗产分割问题发生纠纷,多次协商未能达成一致且分歧较大。 如克亚木·麦提赛地在深入了解情况后,通过“背对背”的方式分别对双方进行疏导,讲清配偶、子女、父母在法律上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并开导双方作为同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相互间还有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协商处理遗产分割份额。 最终公媳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儿媳吐某继承丈夫名下房产及6万元存款,剩余7.8万元存款归阿某父亲买某所有,纠纷至此化解。 “乡亲们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纠纷,这些纠纷如果不及时化解,就会对邻里关系、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过去我们评家长里短打的是乡情牌,现在需要‘乡情’与‘法理’双管齐下,大家听了才会更加信服。”如克亚木·麦提赛地说。 近年来,和田地区乡村“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血缘、亲缘、地缘“三缘”优势和乡情、亲情、友情“三情”资源,聚焦解决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协助排查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纠纷、劳动争议等各类矛盾纠纷。 “民法典规定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父母可以给子女婚姻提出意见,但不能通过暴力或者胁迫方式干预子女的婚姻。” 策勒县恰哈乡恰哈村村民阿某和买某两人恋爱多年打算结婚,但由于女方父母嫌弃男方家庭条件不好不同意,买某整天闷闷不乐。该村“法律明白人”阿里木江·阿塔吾拉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情况后,通过向阿某父母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法律知识,阿某父母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在法律知识方面的欠缺,最终双方父母达成共识,2023年9月9日,阿某与买某顺利步入婚姻的殿堂,如今更是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法律明白人对于我来说是责任也是荣誉,我要以身作则,继续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发挥好宣传员作用,争取使每一个村民都能主动学习和运用法律。”阿里木江·阿塔吾拉表示。 如今,在和田地区的居民小区、巴扎市场……总能看到“法律明白人”普法宣讲的身影。他们围绕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热点问题,将法律法规融入“唠家常”中,以“真案例”释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为进一步帮助“法律明白人”增强法律知识储备,和田地区深化“法律明白人”系统培养,制作推送“以案释法”学习视频两批次557部,增强了普法学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推动“法律明白人”指尖学、掌上学、随时学。此外还统一购置《民法典百姓普法读本》《“法律明白人”普法读本》《“八五”普法150问》等读本,将其作为口袋书和工具书,发放到每一名“法律明白人”手中。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培养模式,杜绝了单纯灌输理念和机械讲解法条,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和田地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科长张春梅说。 近年来,和田地区在推动法治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乡村“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农村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和田地区乡村“法律明白人”参与法律法规宣讲11.2万余场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2.9万余件,引导法律服务1.5万余人次,收集反映社情民意1万余条,参与村级事务管理7000余场次。
原文链接:http://sft.xinjiang.gov.cn/xjsft/dffz/202408/87c30331b17c43908ff658581667d2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