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新余市司法局携手多部门开展“有法帮你,律动民心”活动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8-13 作者:佚名

  “律师讲了不少案例,很好理解,对我们开展基层普法工作非常有帮助。”8月8日,在聆听了一个多小时的“以案说法”后,来自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王年村的罗慧恩感慨道。当天,由新法治报社与省律师协会联合开展的第807期“公益律师进社区”活动走进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举办“2024年罗坊镇妇女法律明白人培训”暨“有法帮你,律动民心”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由新余市司法局、新余市法学会及新余市律师协会共同主办,罗坊镇近百名妇女“法律明白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活动现场

  

  讲解法律知识

  用典型案例警醒身边人

  8月8日,罗坊镇农贸集市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摊点,红色横幅上的标语“有法帮你,律动民心”十分显眼。“生活中遇到了法律问题,都可以咨询我们。”江西平权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团队一行12人在摊点上为群众普法释法。

  当天恰逢镇上赶集日,农贸集市上人潮涌动。律师们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和普法小礼品、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宣传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

  罗坊司法所工作人员欧阳琼介绍,罗坊镇常住人口约2万人,辖区内有35个村(社区)。“村民咨询较多的是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务纠纷等方面的问题。”江西平权律师事务所律师邓红说。为此,律师们现场调整普法策略,重点宣讲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醒大家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为了让枯燥的法律条文简单好记,律师们用典型案例警醒身边人,讲解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提醒大家不要随便接听来历不明的电话,不向陌生人透露自己及家庭成员的个人信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将“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谨记于心。据统计,当天,律师们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0人次。

  详解“跑分”危害

  为深化基层法治宣传教育,“有法帮你,律动民心”活动主办方坚持分类分众,不仅面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还为妇女“法律明白人”定制“法治大餐”。当天,罗坊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罗坊镇各村(社区)的妇女主任一起学法。

  “‘帮信罪’是刑法修正案中新增设的罪名,简单来说,就是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为其犯罪提供帮助。比如卖银行卡赚小费,就可能构成‘帮信罪’……”邓红介绍。

  此外,邓红还打开精心制作的PPT,通过一组连环画来解释电信网络诈骗中常见的“跑分”、卡农等名称的含义。

  “在电信网络诈骗链条中,不法分子为了保证自身和赃款的安全,把诈骗得来的钱‘洗一洗’,再转入自己的账户,这个过程被称为‘跑分’,危害大。”邓红解释,大量租借或者购买来的他人银行卡就是“洗白”的工具,本质上是网络黑灰产业链借用普通用户身份,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逃避监管追踪而布设的陷阱。

  据了解,罗坊镇注重精准普法,经常结合不同的时间节点,面向不同领域的“法律明白人”骨干及广大群众组织开展相应的普法宣传活动。

  组建12个公益服务团队

  记者注意到,在当天的活动中,不少村民带着问题来、揣着满意归,这得益于新余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提供的全方位法律服务。

  据介绍,2023年,新余市组建了法律咨询专家库,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实现了市县两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覆盖。为进一步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新余市组织开展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综治中心工作,25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分别挂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及各级综治中心,并设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对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同时,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参与化解各类重大矛盾纠纷。

  “我们原则上每月至少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综治中心一次。对接企业或综治中心有需要,我们也会及时提供法律服务。”新余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江西平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新权介绍。

  此外,为推动公益法律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新余市司法局携手市律师协会,进一步优化整合全市律师行业公益资源,成立“有法帮你律动民心”律师公益服务团,围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帮扶特殊人群、助力法治社会建设等三大目标,分别组建法治体检律师公益服务团、妇女儿童律师公益服务团、律师调解公益服务团等12个公益服务团队,在提高普法精准度的同时,提升公益法律服务品牌效应,用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守护群众高品质生活,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咨询实录

  何为非法利用信息网络行为?

  问:非法利用信息网络、通信群组和发布信息具体指哪些?

  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目的而设立或者设立后主要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信群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信群组”;利用信息网络提供信息的链接、截屏、二维码、访问账号密码及其他指引访问服务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发布信息”。

  “帮信罪”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问: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面临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答: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

  问: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帮信罪”?

  答:出租、出售、出借“两卡”;帮人办贷款;帮人刷单走流水;为诈骗团伙非法获取并提供批量社交媒体账户、“解封”封禁账号等。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0813/20240813591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