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农村群众将获得哪些法治“大礼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11 作者:

  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起正式施行。司法部近日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未来乡村地区的群众将获得哪些实惠?在9日司法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详解。

  

  

  

  司法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1.4万多家,其中乡镇机构8700多家;共有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6.3万多人,其中2.8万多人在乡镇执业。目前我国已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56.6万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网络初步建成。

  

  “尽管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有目共睹,但还存在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力量薄弱、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施汉生说。

  

  据悉,司法部将在现有基础上,以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重点,加强基层实体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针对法律资源匮乏的欠发达地区,将从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着手,立足所需、突出重点、精准发力。

  

  同时,推进以网络平台为统领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方向发展,增强乡村群众运用法律服务的实际体验。

  

  加强重点领域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来了,农村群众将获得哪些法治“大礼包”?3.jpg

  

  据介绍,活动将突出保障农民工、特殊群体、易返贫致贫户等困难群众获得优质法律援助;引导律师担任乡村企业法律顾问,开展乡村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

  

  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副局长刘华春表示,今年司法部将聚焦农业农村重点产业项目,组织各地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乡村企业“法治体检”,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进行法律培训,指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进一步优化乡村企业营商环境。

  

  司法部还将加强法律援助与公证、司法鉴定工作衔接,通过担任法律顾问、出具法律意见书、出具公证书等多种形式,为农村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园建设、村镇企业发展等提供公证服务,为农村小额贷款、企业抵押贷款和融资等提供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服务,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创设的知识产权提供知识产权公证服务等。

  

  “下一步,我们将把乡村振兴促进法纳入‘八五’普法的重点内容,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统筹运用基层法治宣传阵地、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为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施汉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