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出乡村治理和谐音
来源: 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8-13 作者:佚名
□记者 聂静洁 通讯员 周舟
近日,在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的碧桂园小区,困扰了业主近半年的油烟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业主代表与老年助餐点运营方握手言和,并签订了调解意见书。
近年来,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立足辖区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方法,坚持五个“一线”,尝试将行政村、大小社区等不同的基层组织进行交融,一一破解征迁、物业管理、土地纠纷等难题,逐渐形成了具有西湖镇特色的社会治理“五线”工作法。
民情在一线掌握
西湖镇实行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村居、村居两委干部联系小组制度。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解群众所思,化群众所急,用脚步搭建干群“连心桥”。全面推行“三开三进”工作法,通过开门议事、开门走访、开门活动的方式,及时发现、锁定矛盾纠纷。
“感谢各位为我们的倾情调解,不但解决了遗产纠纷,也让我们兄弟间恢复了往日的情谊。”2023年6月,西湖镇新圩村通过村干部对宅基地、承包地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并妥善化解了一起家庭矛盾纠纷,村民崔某特意来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表示感谢。
据悉,新圩村村民崔某的母亲去世后,兄弟间因遗产继承问题产生纠纷。村调委会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走访,与当事人交流谈心,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随后,新圩村召开了专题调解会,邀请了法律工作者担任调解专家,就法理情理对当事双方进行了调解。最终,在村调委会劝解下,崔某等人一致同意将土地遗产平分,并当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该起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矛盾在一线化解
镇村两级干部始终把解决问题作为“五线”工作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和预防研判预警机制,集中精力解决事关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据悉,该镇创建“5+1”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村两委调处、司法调处、法庭诉前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和党政联合组成调解委员会调处,“五方”化解矛盾,并由1名受聘法律顾问局外调解和提供法律援助。
2023年11月,西湖镇朝山村的陶某一家因为股份红利分配问题,相互谩骂甚至产生肢体冲突,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村委会干部在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调解委员会成员上门调解。调解员们不仅向陶家5个子女普及遗产继承的相关法律,还引导他们考虑血缘关系、家庭和谐。在调解员的引导下,5个子女决定友好协商,综合彼此的意见和需求,尝试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各自需求,又能维护家庭和睦的解决方案。最终,他们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听从调解员和法律顾问的意见,依法继承遗产。
关切在一线回应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和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呼声,对标民生服务的短板,在实施小区提升改造、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等过程中,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
此前,西湖镇多处回迁安置小区因年久失修存在诸多“顽疾”,如外墙保温层脱落、消防通道堵塞、停车位不够用、电瓶车充电难等。这不仅是居民群众的“烦心事”,更是镇里、村居的“心头事”。为此,西湖镇在改造提升期间,多次组织群众议事协商,共谋对策、优化方案,第一时间回应居民疑问、争取居民理解,小区居民逐渐从质疑到理解、从不配合到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小区环境整治提升的主人翁。
资源在一线整合
合理配置的资源价值大于资源盲目叠加。在城镇化进程中,西湖镇“村社转换”,农民“洗脚上楼”。村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委会,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名称变化,而是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创新能力。
在栖凤社区为民服务大厅里,一半是社区的工作人员,一半是联合村的两委干部。老百姓来到服务大厅之后,根据问题类型,用“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3年11月21日上午,家住西湖春晓的张大爷来到栖凤社区服务大厅,反映小区39栋一单元的楼栋口堆满了杂物,不仅遮挡水表,而且妨碍通行。社区工作人员受理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核实,会同联合村工作人员组织物业对杂物进行了清理。第二天下午,杂物被搬空,张大爷看着干净整洁的楼栋口,对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民心在一线凝聚
真心服务群众是“赢得民心”的重要保障。近年来,西湖镇镇村干部注重倾听民声、汲取民智,始终坚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用细心、耐心、恒心,不断提高精细化治理服务水平,真心为民办实事,做好为民服务工作。
2024年上半年,碧桂园小区外围的某老年助餐点因后厨油烟上飘,引发了楼上业主的不满。后该助餐点运营方通过加装油烟净化设备等措施予以整改,但效果并不理想。业主对运营方的整改措施不满意,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西湖镇平安办得知此事后,积极组织双方进行多轮调解。辖区老年群体对助餐点需求较大,但该助餐点产生的后厨油烟确实给楼上住户带来了困扰,如何平衡两方的利益需求,成为镇平安办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
“既然是油烟带来的困扰,那么就解决油烟如何?”镇平安办工作人员直击问题根源,初步提出整改措施——保留老年助餐点,但取消会产生油烟的烹饪环节,转而向老年人供应粥、面条、馒头小菜等餐食。该措施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业主和运营方的认可,随后,镇平安办多次细化整改措施,拿出了最终调解方案。从6月5日起,运营方在20个自然日内搬离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烹饪设备。业主们则同意老年助餐点烹饪供应粥、面条等只产生水蒸气的食物。
目前,助餐点的设备均已按要求搬离,业主的窗前也恢复了清新明亮。
下一步,西湖镇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用好“五线”工作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优化社区服务机制,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更富成效。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4-07/25/content_90273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