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设在秦岭山下的“户太葡萄产业巡回审判庭”

来源: 中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7-29 作者:佚名

  设立“户太葡萄产业巡回审判庭”

  助推产业发展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

  这家法庭一看就不简单~

  

  唱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草堂地区是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户太八号”葡萄的集中产区,有着“中国葡萄第一寨”的美誉,葡萄种植是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但由于葡萄栽植管护、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产生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2023年2月,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法院草堂人民法庭专门设立“户太葡萄产业巡回审判庭”,主动服务葡萄原料种植,葡萄酒制造等葡萄精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销售,葡萄产业景观带建设等葡萄全产业链发展,以专业化司法服务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截至目前,该巡回法庭已妥善化解相关纠纷80余起,切实服务保障当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今年的葡萄个大味甜,果实饱满,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葡萄种植户林大哥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说道。“是啊大哥,葡萄收成不错,咱们更要提高风险意识,做好细节,过个圆满的丰收季。”

  

  临近葡萄丰收季,法庭法官干警们来到葡萄架下,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葡萄事”。现场,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围绕葡萄栽植管护、采摘加工、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纠纷,向葡萄种植户普及法律知识。

  同时,法官向在场群众发放了《关于买卖合同领域法律风险告知书》,就买卖合同的格式、要素、风险规避进行了细致讲解。现场还解答了种植户、采购商、采摘员提出的相关法律问题,为即将带来的葡萄采摘季做好法律保障。

  

  近年来,法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强化基层组织自治力、融合政府街办监管力、做优司法服务保障力的“三力联动”工作模式,以设立“移动调解室”等方式为切入点,成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为合力的“三长联合”专班,以优化巡回审判点为基础,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变庭上问案为“主动出诊”、源头解纷、就地普法,凝聚府院联动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法庭先后荣获“全市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西安市优秀人民法庭”“西安市枫桥式人民法庭”等称号。

  今年以来,法庭通过诉前化解矛盾纠纷107件,涉案标的达900余万元。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白法官,你不知道我来法庭立案的前一晚,愁得都睡不着觉。本来资金周转就很紧张,想着这么多钱没要回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多亏了咱们法庭的诉前调解!”甲公司负责人林某回忆说。

  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签订了某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甲公司负责土方开挖及回填等工程任务,经验收合格后完成交付。但经结算后,乙公司尚有2000余万元工程款未向甲公司支付。

  

  在充分了解双方目前的经营状况,并取得双方同意后,法官与特邀调解员通过诉前调解,为双方“零成本”化解了这起标的额高达2000万元的合同纠纷。

  针对辖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内比亚迪等汽车相关企业众多,法庭受理涉企案件量达60%的实际情况,法庭探索“加减乘除”助企新模式,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构建法官上门坐诊、诉前介入调解、诉中联动化解、判后答疑回访等全链条司法助企服务,建立问题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同时大力推行简易庭审,普遍采取表格式、要素式裁判文书,积极倡导当庭宣判,广泛应用电子签章,积极适用电子送达裁判文书,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实现85%以上案件审理程序及裁判文书的便捷化,裁判文书制作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15分钟、实现“立等可取”。通过数字转型、智慧创新,法官以“全流程无纸化”速裁方式,一次性高效审结30余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不断刷新速裁审判“新时速”。

  绘就秦岭保护新画卷

  “唉!我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前期选种,育苗都花了我不少心力,现在就铲掉我舍不得啊!”

  

  被告高某租赁了原告张某位于秦岭脚下一处房屋及屋旁三亩地,并签订10年租期,已是履约的第四年了。因房屋被评为危房,需修缮加固后才可居住,同村其他危房住户早已搬走。原告遂想要与被告解除租赁合同,但双方因其他细节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终来到了法院。

  法官从“居住安全和种地收成”这一双方矛盾症结入手做工作。让承租人高某知晓其涉案房屋位于秦岭深处半山坡上,地理特征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后果不堪设想。但若修缮房屋,不仅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产生一笔不小的开销。同时建议可以等田地收成后再予以腾退,彻底打消高某的疑虑,最终在法官多轮劝导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依托西安中院与西铁中院在法庭联合设立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草堂工作站”,在涉秦岭案件办理中,强化“三效合一”,积极引入专家进行纠纷调处,同时运用“共享法庭”提升化解效率。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三力联动”工作体系,积极与秦岭保护范围内村组、司法所等建立沟通桥梁,强化在信息数据共享、纠纷调处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此外,创新保护机制,在朱雀、太平森林公园等建立“法院联络站”,通过法院与景区管理局诉前协同止纷、协同普法宣传等,让纠纷止于未发。

  

  “你们要多做点这样的普法宣传,让我们也知道怎么才能保护好秦岭的生态环境。”在“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法官干警深入秦岭乡村、景区等普法宣传7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6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63/2024-07/24/content_1273807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