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安徽日报客户端】桐城:“五化”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落地落实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7-16 作者:佚名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桐城市积极响应,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法新做法,有效提升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普法责任清单化。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将普法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目标、对象、内容等方面,划定普法“责任田”,填补普法空白点,要求各职能部门依职履责,明确普法任务和措施,使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门“独奏”变各家共同演绎的“交响乐”。

  执法普法一体化。注重将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打造“执法+普法”融合模式。率先出台《人民调解工作操作指引(试行)》(简称“八步指引”),将普法贯穿于基层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全过程,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充电赋能”。探索“以查代训”学法实战课堂,依托药品经营质量基地,将课堂搬到药房内,通过现场检查实训,监管效能显著提升。“执普”融合模式不仅提高了执法效果,也增强了普法的实效性。

  普法载体“云端”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延伸普法触角。各职能单位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定期发布普法资讯、释法案例、法律解读等内容。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市监法语”普微课堂,针对日常监管中群众关注度高、投诉举报中频率高的问题,采取情境、采访、演绎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群众了解更多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目前已开展线上短视频普法6期,播放量达2万余次。

  普法品牌特色化。积极探索,依托职能打造一批特色普法品牌。以桐城市人民法院刑庭法官鲍黎蕾为原型创设的“蕾蕾姐姐普法小课堂”品牌,采用漫画、情景剧、音乐剧、案例分析等形式解读法律法规,专题制作普法微视频34期,播放量约500万次。“蕾蕾姐姐”先后带队到桐城市实验中学等十余所中小学开展专题法治讲座32次,覆盖师生2600余人。

  法治文化“本土化”。引导和推进法治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等的有机融合。戏曲搭台,法治唱戏。该市创新编演《法律援助在身边》《人民调解为人民》等系列法治黄梅小戏小品,并开展“送法治黄梅戏下乡”活动,进行广泛巡演。黄梅声声演绎法治故事,传统戏曲掀起法治新风。发掘利用“文都”小巷特色,深入打造“法治小巷”地域文化品牌,法言法语在城乡巷道中被绘制成一面面色彩丰富、生动易懂的生动故事、释法案例,吸引群众纷纷驻足“打卡”学习。

  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该市共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30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次,公众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得到明显提升。下一步,桐城市将继续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提高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力量。(邓珊)

  稿件来源:2024年7月9日安徽日报客户端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74304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