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安徽法制报】宣城培育“法治家庭”实践入选全国创新案例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03 作者:

  (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翟永俊)6月1日,记者从宣城市司法局获悉,在全国普法办开展的第二批“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评选中,宣城市创建“法治家庭”实践成功入选。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七五”伊始,宣城市以家庭这个“最小细胞”为切入点,以“六无、六带头”为标准,深入实施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将法治宣传教育嵌入群众的“衣食住行”,有效提升家庭成员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带动群众从认知法律向认同法律、从学习法律向运用法律的转变。据介绍,“六无、六带头”标准,即无家庭暴力,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邻里和家庭纠纷,无涉黄涉赌涉毒和传销行为,无违规违法上访,无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带头尊法,带头学法,带头守法,带头用法,带头诚实守信,带头传承和弘扬好家风。

  为保障“法治家庭”培育工程稳步实施,宣城市委市政府出台《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要求每个行政村每年培育10户“法治家庭”,通过以规立德、以法润德,将“法治家庭”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紧密融合;再通过法治家庭事迹展播、巡回宣讲等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头雁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法治创建工作。

  很多“法治家庭”来自乡村地区,有的在田间为群众排忧解难,有的在村组开展法治宣传,还有的在法治护航下,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突突突……”乡间小路上驶来一辆电动车,驾驶人与拦住去路的拍摄者互动对话,揭开电信诈骗的真面目。短视频中的驾驶人就是宁国市霞西镇虹龙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刘斌,他是虹龙村的“法治家庭”户。2019年以来,他结合虹龙村实际,将村规民约与国土、林业、综治调解等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同时,深入浅出为百姓讲解国家政策、方针,并探索运用新媒体“抖音”平台,开设“旧府新村”抖音号,用新颖、接地气的形式把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已吸引粉丝人数5.5万人。

  崇法尚德不仅是内心的信仰,还能成为现实红利。宣城市积极探索激励机制,设立“金农法治家庭贷”,建立“法治家庭”授信档案,发放贷款77.5万元。推行“普法微积分”制,将学习法律知识、化解邻里纠纷等学法用法活动记入普法档案,积分可以兑换礼品。

  截至目前,宣城市培育县级“法治家庭”示范户10000户,这些法治家庭在润物细无声中影响带动着周边群众。随着培育工程的不断深入,宣城市刑事案件发案、公共安全事故数逐年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逐年提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逐渐形成。“百千万法治家庭”培育工程被全国普法办纳入全国“八五”普法规划调研课题,并入围首届长三角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安徽省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

  稿件来源:2021年6月3日安徽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