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涵江区能动履职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来源: 福建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7-09 作者:佚名
乘“云”减负 提效有“数”
——莆田市涵江区能动履职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记者 陈静 通讯员 朱秀花 林亦霞
社区大小事上“云”知晓,问题反映可以一键直达,便民惠企服务一“手”掌握……
依托“全市一张图”数字赋能,莆田市涵江区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基层减负增效,推动实现减报表、减时间、减人员,增数据精度、增工作效能、增群众获得感,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协同共治
“指间”减负
“涵西街道湖园路旁这处窨井盖破损,存在安全隐患……”6月27日,涵西街道苍林社区网格员曾燕红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这一情况,立即通过“全市一张图”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将事件上报社区。随即,相关部门人员快速前往现场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打开苍林“综治+”社区治理平台,上面实时显示社区基础数据、关注人群、平安联创、治安联防等模块信息。通过“云”系统,不仅让数据的流通横向打通公安、民政、计生、社保、住建等部门,也为基层治理减负。
“我们社区通过数字化基层治理系统,搭建了40个网格,关联人口3万多人,实现社区人员数据的电子化。一个系统就可以代替无数张表格,也大大减少了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苍林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许丽珍说。
依托“全市一张图”平台,涵江区将社会治理与“数字化”相结合,大幅度提升办事效率,减轻基层干部“指尖负担”。
截至目前,该区已有 31 个部门接入“全市一张图”平台,共采集各大应用模块事件16.63万件,已办结处置16.6万件,办结率 99.81%,形成“及时发现、快速处置、闭环管理、群众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格局,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应用
“云端”赋能
足不出户,村民可以通过小程序向上提出新建宅基地、老宅旧房危房翻建申请……提及“数字芦”小程序建房审批“掌上办”带来的便利,芦镇南下村村民郭金火由衷点赞。
如何让数字化更好服务大民生?该区在深度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为基层减负同时,还深入挖掘“一张网”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赋能作用,让群众共享“数字化红利”。
芦镇以“社会治理大数据云平台”为载体,在全区率先开发集申报、审批、公示、验收、监管、执法、服务等功能的“数字芦”多位一体乡村治理与建设合作平台,有效破解群众建房审批难、审批慢、监管难等问题。
平台小程序通过流程再造、事项整合、数据共享,建房审批变“线下办”为“网上办”,变“分散审”为“并联批”,所需材料从18份精减至10份,办理时间缩短到2个月以内,实现一网办理,给建房审批装上“助推器”,群众很受益。
数据“吹哨”,让基层治理更加精细。涵东街道创新应用“数字单元长”模式,巧用无人机高空巡查开展空中取证、执法,结合街道3D全域图分析研判,精准定位两违并进行整治。国欢镇创新消防安全工作机制,对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进行数字化管理,共安装房屋充电装置3877座等,有效解决夏季电动车充电着火隐患。
便民利企
“e政务”增智
“增资扩产的用地问题这么快就回复了,为你们的工作力度及责任心点赞。”受益于涵江区“政税企”服务发展平台的高效服务,入驻平台的企业负责人连连道谢。
原来,此前有企业在“政税企”平台反映,现有厂房条件已无法满足大额订单的生产需要,急需解决用地审批问题,以扩大生产规模。对此,区税务局积极回应,牵头组织企业进一步了解情况,并联合其他部门,推进解决企业用地问题。
“平台融入‘全市一张图’,通过政税企微信小程序将企业需求建议进行归集录入程序,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在政企间搭起‘直通车’。”涵江税务纳税服务股的工作人员傅宇东介绍说,目前该平台已入驻企业1404户,涵盖企业发展需求、企业需求转办、优惠政策找企等6大功能板块,实用高效,成为职能部门了解企业信息、企业主掌握惠企政策等的“新帮手”。
上云“借智”,也让群众便捷生活更有“数”。在涵东街道顶铺社区,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配置的“e政务”自助服务终端机,集合了公安、医保、人社、公积金、不动产等12个部门的80项全市通办和136项省内通办便民服务事项,向居民提供全时段的自助查询和业务办理服务,极大方便办事群众。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pinganjianshe_0708/449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