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人夸好“研”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记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培养的优秀法官们
来源: 辽宁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6-25 作者:佚名
如何培养高层次审判人才,是推动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2021年以来,省高级人民法院把实施“审学研”一体化机制作为强化法院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干警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3年来,共有5批25名优秀业务骨干成长为审判工作、理论研究以及教育培训的“领头羊”。
他们把在“审学研”期间积蓄的力量释放在践行公正与效率的点滴之间,引领带动青年干警在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中努力冲锋,成为全省法院服务保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不可或缺的青春力量。
一心为民情似火
“基层法官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能用最大的诚意和包容心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
陈默:省法院首批“审学研”驻院研究员
现任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挂职)
同事评价:特别平易近人,跟当事人谈心、交心,很多案子在她轻松的言语间聊着聊着就解决了。
初见其人,温婉恬淡,散发着书卷气。只要一谈起案件,那双浅笑盈盈的眼睛立刻变得坚毅笃定。
2021年,陈默成为省法院首批“审学研”驻院研究员。半年时间,陈默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了3篇论文,完成3个课件,走上讲台1次,起草的《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进行政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推动辽宁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2008年至今,毕业于武汉大学取得法学、金融双学士的陈默历任省法院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曾借调到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工作。2022年,陈默被派至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法院民二庭挂职副庭长,由行政审判转为民事审判,是不小的挑战。
“卫生间返水责任不在我,凭啥让我赔钱!”
“责任在不在你,得听法官的!”
在挂职期间,陈默审理了一起卫生间返水致房屋受损的邻里纠纷。事发时正值春节期间,双方情绪激动,刚开庭就剑拔弩张。
了解案情后,陈默意识到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找到“法理”背后的“情理”突破点。在上门调解后,终于换来了双方的心里话。
“我就想知道,卫生间返水那天,他为什么不及时赶回来?”
“我真不是故意的,那天家里有人生病了,我们全家都在医院。”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双方握手言和。“没想到陈法官这么有耐心,我们都很服气!以后遇事儿肯定先沟通,大家还是好邻居。”
皇姑区法院民二庭书记员刘子萌就很佩服陈默:“特别平易近人,跟当事人谈心、交心,很多案子在她轻松的言语间聊着聊着就解决了。”
“公平正义很神圣,但其实就在平常生活里。”在陈默看来,老百姓身边的案子,不只是简单的判断题,更是需要兼顾各方利益的多选题,或者是需要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的填空题,因而更加考验法官的为民情怀和司法智慧。
做群众的“贴心人”是她的不二法门,“基层法官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能用最大的诚意和包容心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陈默说。
润物无声胜有声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能力恰恰是‘审学研’赋予法官的核心竞争力。”
王继余:省法院首批“审学研”驻院研究人员
现任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同事评价:他经常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我们开拓写作思路,带着我们分析优秀文章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
“半年时间不算长,但如果全身心投入一件事,足以把精钢锻成利刃。”作为省法院首批“审学研”驻院研究人员,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王继余坦言,驻院研究的半年为其成长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官要善于捕捉案件的特殊性,更要深入研究特殊性,促进审判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2月,在葫芦岛市龙港区人民法院挂职副院长的王继余对一起醉酒驾驶案件作出判决。
此案中,被告人吴某其实并没有驾驶机动车,只是在明知刘某饮酒的情况下将车交予刘某驾驶并一路随行,这正是案件的特殊之处。
法院审理认为,吴某将车钥匙交给饮酒的刘某,为刘某的醉酒驾驶提供了主要犯罪工具,这不仅是危险驾驶行为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表明二人对醉驾行为存在通谋,二人联合制造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故应认定吴某为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罪人。
翻阅参考资料、查询相关案例、分析重点难点……王继余认真研究案情,深入挖掘这起特殊醉驾的理论价值。一篇近7000字、以醉驾型危险驾驶罪之共同犯罪的认定为主题的案例分析“出炉”。
在王继余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调查研究能力恰恰是‘审学研’赋予法官的核心竞争力”。
凭借着出色的调查研究能力,2023年6月,王继余完成了《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深入挖掘涉企案件背后成因,针对行政机关和各类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别从强化契约精神和增强依法合规治企意识提出务实可行的对策。
2022年8月2日至4日,担任教培科科长的王继余带领的是一支比他更年轻的队伍。王继余建立“周一小课堂”学习制度,利用每周一上班后的半个小时进行集中培训。
“党建指导、短视频制作、舆情分析,‘周一小课堂’涵盖了工作需要的种种技能。”2022年8月入职的张茜告诉记者,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王继余的公文写作能力,“科长经常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我们开拓写作思路,带着我们分析优秀文章逻辑结构和语言风格,我现在也有了很大进步。”
2024年2月,王继余被任命为葫芦岛中院研究室主任。“好苗子一定要经风雨见世面,多岗位历练将有助于其早日成长为‘领头羊’。”葫芦岛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于德江说。
破土拔节心向阳
“我是数据管家,当我回到瓦房店的那一刻,我的‘审学研’实践课题才真正开始。”
霍丽君:省法院“审学研”第三期学员
现任瓦房店市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
同事评价:她精神吃得透,症结找得准,下药对症,党组很信任她,群众评价也很高。
风风火火,勤勤恳恳,数据“一口清”。这是瓦房店市人民法院领导和干警对霍丽君的普遍印象。
“审学研”第三期学员霍丽君返岗后,被提拔为瓦房店市法院审管办主任。
“我是数据管家。”这是霍丽君的自我评价,对深挖数据“金矿”,提升审判质效,她感到使命如山又信心满满。
落实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是霍丽君回到瓦房店市法院后面临的第一项重要工作。
“案-件比”是推进审判管理的核心指标,“案”是老百姓的揪心事、烦心案,“件”是“案”在法院办理期间,经历若干程序,司法管理统计的“案件”。
“最优的‘案-件比’是1:1,老百姓的一个‘案子’,进入诉讼程序后一审案结事了,当事人的感受最好。”霍丽君以“立审执”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精研各诉讼程序,制定了瓦房店市法院防止程序空转工作规则。经过两个月的试行,瓦房店市法院“案-件比”降幅11.24%,进入合理区间。
“她精神吃得透,症结找得准,下药对症,党组很信任她,群众评价也很高。”瓦房店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勇峰对霍丽君的表现连连称赞,“经过半年的‘审学研’,小霍确实更加成熟,思考问题更加系统全面了,分析解读上级文件精神头头是道。”
不懂案子,何谈管理!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优秀法院基层行”,与调研组联络最多的是她;上级法院对下业务指导,座谈中出现最多的是她;人民法院庭长培训,以“门外汉”身份参加的也是她。
瓦房店市下辖21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为了提升人民法庭审判质效,霍丽君走遍了辖区内8个人民法庭,和法官、法官助理“面对面”,逐个讲解指标价值。
“当我回到瓦房店的那一刻,我的‘审学研’实践课题才真正开始。”经历过基层的摸爬滚打,再次回望“审学研”课题“人民法庭审判质效评价研究”,霍丽君有了新的感悟,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强化诉源治理、提升审判质效、服务乡村振兴等,“这些都需要静下心来,研究方法,用实践去检验。”
目前,瓦房店市法院常态化开展大数据分析会商,集中剖析短板和弱项,形成日调度、周通报、月研判工作机制,为审执工作提供动态精准分析,把“数据流”变为“信息流”“决策流”,审判质量管理指标的整体表现长期向好,持续高位运行,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原文链接:http://www.lnfz.cn/news/707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