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 | 以法治思维破解社区矫正难题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6-18 作者:佚名
《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将于七月一日起施行
社区矫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聚集各方合力、协同推进。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是什么?工作机制如何有效运行?5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进行“权威解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源介绍,条例共6章52条,就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分工、工作体制机制、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保障和监督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根据前期立法调研、论证,我们发现制约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因素,是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协调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有关部门和单位职责不清、衔接不畅,各级社区矫正机构之间权责关系不顺、人员和经费保障不足等。”刘源介绍,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条例进一步明晰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分工,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组织和领导责任,司法行政部门的主管责任以及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卫生健康、民政等部门相关责任均作了明确规定;并提出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注重发挥基层优势和力量以及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和其他主体的作用。针对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条例规定,要进一步明确社区矫正委员会、社区矫正机构、司法所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范围,完善社区矫正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建立健全司法所接受委托承担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探索优化社区矫正机构组织架构,健全各方力量协作工作机制,各有关单位按照规定加强衔接配合。社区矫正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条例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程序、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的具体措施进行细化,并提出“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保护”。条例明确,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等工作,应当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分别进行并对身份信息予以保密。社区矫正对象为未成年人的,矫正小组中应当有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善于与未成年人沟通的社会工作者、教师等人员。依法解除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并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或者解决其就学、就业等问题。在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数字化水平方面,条例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司法厅副厅长刘振远介绍,条例明确,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案件信息交换平台委托社区矫正机构对被告人或者罪犯进行调查评估。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实现社区矫正工作数据汇集、信息共享、智能分析、服务决策等。并对数据信息管理作出要求,使用平台数据信息的,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明确使用目的和范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建设社区矫正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设备,推进“智慧矫正”建设。
来源:大众日报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69/202406/9abe02d5-b7d5-452e-a38a-43ae275d30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