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服务“不打烊”
来源: 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6-18 作者:佚名
“还是第一次碰到办事效率这么高的工作人员,我昨天来了一次就把难题给解决了,今天一定要来送锦旗表达我的感谢!”
原来,杨某母亲瘫痪在床,有套外地的房产需要委托杨某出售,故请求公证员上门为其母亲办理委托卖房公证。又因为购买的是第二天晚间的机票,时间紧急,他希望公证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公证书给他带走。在受理公证申请后,马鞍山市为民公证处公证员立即前往其母亲家中办理,利用当日下班时间制作完成公证书,这就有了当日办证次日送锦旗、公证人员和办事群众一家亲的温馨一幕。
近年来,马鞍山市为民公证处积极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活动,将高效便民的服务意识内化于公证日常服务中,努力实现办证途径多样化、办证流程最优化,让人民群众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一证一次办”的服务要求和承诺中增强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多跑一次”
走进雨山区印山东路汇通大厦9楼的马鞍山市为民公证处,可以看到醒目的“为民服务‘不打烊’”公示牌。公示牌上清晰地显示出工作日服务时间为8:00—12:00,14:00—17:00,节假日的服务时间为9:00—11:30,14:30—17:00,并附有咨询电话。
此前,公证服务时间和大多数单位上下班时间相同,都实行双休制,这就导致很多市民面临“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难题。为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在节假日期间申请办理公证的法律服务需求,市为民公证处贴心推出“365日不打烊,公证业务照常办”的便民举措,确保“岗位不间断、服务不打烊”。
在延长服务时间的基础上,市为民公证处还在提高服务效能上下足功夫。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办证大厅窗口醒目位置公示办证流程、服务内容、监督电话等内容。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首次接待公证人员为首问责任人,全程一对一受理当事人案件,杜绝推诿扯皮现象,高效办结业务。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全力推行简单事项“最多跑一次”,对法律关系相对简单、事实清楚、材料充分的事项,做到简案快办,切实减轻群众的证明负担。在受理、审批、出证等环节提供延伸服务、延时服务和代办服务,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众的办理需求。
服务再升级
“远程视频公证真是又快又方便!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近日,为办理房产继承过户忙活近一周的王女士,在市为民公证处被告知通过“远程视频公证”能立即办理,她激动得连连拍手叫好。
远程视频公证是马鞍山市为民公证处自主研发的微信小程序,结合人脸识别、人证比对、电子签名、无纸传输、信息加密等技术,当事人只需通过公证平台,以远程视频方式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即可在线上进行业务受理、身份验证、文书签署等程序,解决当事人无法亲临现场的难题。
无论是当事人因工作原因不方便出门,还是复杂的跨地域办理,甚至旅居海外的我国公民,只要满足办理远程视频公证的条件,都可以实现“零距离”办理,让身处各地的当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互联网+”公证带来的便利。
为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该市为民公证处还开通多项网上办理公证事项,将公证服务纳入安徽省政务服务平台及“皖事通”移动办公端,实行在线预约制,加快推广在线公证服务模式,实现部分公证业务在线跨省通办,减少企业群众时间和成本。
除此之外,该市为民公证处积极推行高频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在办理当事人申办频率较高的委托、遗嘱、声明等国内公证和出生、学历、学位等涉外公证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清单,避免让当事人提供无需提供和无法提供的证明材料,减证便民。同时还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压缩办证期限,对委托、声明、部分涉外等简单公证的办结时限,从法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即时出证,对继承、遗嘱、保全等复杂公证的办结时限,从法定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以内,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当日出证”“当场出证”的公证服务,提高服务质效。
赋能促发展
为推动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该市为民公证处持续推进公证便企行动,通过“放管服”改革,转变公证服务模式,持续赋能经济发展。
为政务数据搭建“共享渠道”。不断推动公证类事项数据资源归集工作,推行数据共享和在线核验,打破公证处与政务服务间“信息孤岛”,已与不动产登记部门数据信息对接,正在推进与民政、法院等部门信息对接工作,尝试探索更多公证事项一体化办理,为企业办理政务服务提供便利。同时充分利用“江淮大数据”平台进行核查,在办理公证服务时,企业可以“少跑腿、少举证”,同时也确保相关证明材料的真实性,提高公证质量。
为企业服务设立“绿色通道”。对与企业生产销售、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公证服务事项开辟“绿色通道”,针对企业融资贷款、保全证据、涉外事务等公证事项,企业员工的健康证、房屋买卖委托等公证事项优先快办,全面促进企业循环发展。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优势,推行全市涉企公证一律减费20%的优惠政策,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减轻负担。
为知识产权撑起“法治伞”。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市为民公证处和市知识产权中心共同成立市知识产权公证服务中心,依托双方专家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知识产权的创建设立、运用流转、权利救济、纠纷解决等环节,办理声明书、授权(委托书)公证,合同、协议公证,保全证据公证等各类型知识产权公证业务,以公证力量守护企业知识产权安全。
为企业发展搭建“普法平台”。经常性开展“公证进企业”活动,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通过进企业、进园区、进活动现场等方式,向企业讲解公证法律服务,引导企业熟悉公证制度、选择公证服务,以此降低运行风险和维权成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提质优服务
上好培训课。加强公证人员服务规程、礼仪规范、文明用语、设备应用等方面培训,着力提升公证员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通过每周例会学习、典型案例分析、座谈交流等形式,强化公证人员队伍建设。
配好评价表。推行“好差评”制度,在公证书送达回执中增加公证服务质量评价表,由当事人对服务质量直接打分。全面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群众对公证法律服务的感受和诉求,接受社会监督,有针对性地改进公证法律服务,提升工作效能。
办好公益事。持续开展公证公益周活动,扩大公益服务对象范围,免费为80岁及以上老人办理遗嘱公证,针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单亲困难母亲等特殊群体和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按规定减免公证费用。对于年老、残疾、危重病人等特殊情况,提供上门公证服务。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4-06/13/content_900910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