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人民网 | 山西阳泉:做好信访调解 筑牢平安建设“第一道防线”

来源: 山西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人民网( 2024年5月14日)

  “很满意!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们退还了保证金,还发放了工资,非常感谢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的调解员。”前不久,山西阳泉一煤矿职工张某、李某与企业产生欠薪纠纷,在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的调解下,二人被拖欠近一年的工资终于追回。

  信访无小事,件件系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阳泉市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2023年1月,阳泉市信访局牵头成立了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义务开展各类信访事项调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构建平安阳泉建设的“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协会已受理案件261件,调解处理案件257件,调解成功率98%。

  构建“一站式”信访调解新模式

  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是信访工作的根本目的。

  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会长高喜明介绍,该协会是由全市各行各业单位、人民调解员、专家和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主要任务是参与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

  成立以来,协会积极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信访调解工作,已吸纳机关、社团、律所、乡镇、社区、村、企业等127个团体和个人参与其中,拥有50余名专职调解人员,其中不乏律师、退休领导干部、司法工作人员等专业人员。

  在此基础上,协会统筹资源,整合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行业部门以及群团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入驻,建立了“一站式”信访调解平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力量作用,紧紧抓住“组织”“主体”“基层”三个关键,用好“黄色预警”“五色处置”两个方法,全面系统抓好信访调解工作,积极构建“只进一扇门、解纷万家事”的新模式,切实将信访化解工作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提高了信访案件化解质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解决基层信访案件,往往需要多元调解组织及各基层治理单位力量优势互补、融合发力。”高喜明说,“协会成员涵盖各行各业,既有综治信访等职能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有司法检察等专业人员。他们结合自身专业,为群众提供相应的政策解释和解决方案。这样一来,群众进了这扇门,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回应群众诉求,真正实现‘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做’。”

  针对劳资纠纷、物业管理、道路交通、金融借贷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协会建立了专业调解组织进行预防化解。此外,协会入驻全市各法院系统调解平台,按照司法调解要求,与当事人、法院三方线上进行人民信访调解,并出具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书。

  “我们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法院指导下开展‘云调解’,简化程序的同时又更有法律效力,减轻群众诉累,维护社会和谐。”高喜明说。

  用“情理法”解开千千结

  在调解基层矛盾过程中,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坚持“以情为先、以理为主、以法为盾”,构建“情理法融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等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开展“舆治”“责治”“防治”,以加强舆论监督、强化责任落实、预防信访苗头等为抓手,促进人民信访调解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人民信访调解阳泉经验。

  2023年12月,张某和赵某雇佣周某到阳泉高新区某工地实施高空作业。作业过程中,周某因操作失误从高空坠下受伤,张某和赵某立即将其送医,但周某最终因伤势过重死亡。事后,周某家属与雇佣方就赔偿费用问题产生争议。因协商无果,在双方自愿调解的基础上,涉事社区启动了“三长会商”机制,引导当事人通过诉前调解化解纠纷。在调解现场,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调解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给双方人员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分析法律关系、明晰法律责任归属,慢慢缓解双方对立情绪;法庭法官也为当事人提出可能适用的法律依据,明法析理。通过事理、法理、情理“多管齐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现场进行司法确认,让这起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法治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具权威性、最有效的方式。在用情、用理化解矛盾的基础上,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将《信访工作条例》具体化、规范化,结合实际制定了《人民信访事项先行调解工作办法》《人民信访调解法治化工作办法》等制度,确保信访调解工作实现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

  “信访问题本质是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正确处理这些矛盾问题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安全稳定。”高喜明表示,“协会将坚持情理法并用,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聚焦矛盾纠纷产生、发展、演变三个阶段,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紧盯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关键环节,通过强化防范排查、强化舆论监督、强化追责问责等形式,多管齐下夯实矛盾纠纷调解,在源头防范问题发生,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

  2023年2月,阳泉市民刘某在一家珠宝店消费1100元购买的一枚足金戒指不到一月就断为两截。刘某找到店家要求更换,店方态度强硬,双方协商不成发生了口角。刘某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其亲属将此事发布到网上,而珠宝店老板则以“侵犯商店名誉权”为由将刘某告到法院。此后,刘某经送检发现所购戒指是假金戒指,但商家不承认该产品是其珠宝店所售,矛盾愈演愈烈。接到刘某委托,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工作人员核实证据后,与双方当事人深入沟通交流,释法说理化解“心结”,最终店方赔付消费者2000元,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在处理解决群众信访案件中,高效的办事效能和精准的预判预警机制至关重要。阳泉市人民信访调解协会引进并搭建信访大数据分析平台,按照“预判精准、预警及时、服务高效”的工作标准,通过在线大数据综合分析,强化预判预警预防功能,实现对信访信息提前预判、超前处置。2023年全年,共通过平台对会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8000余条,为基层防范和化解信访事项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高喜明表示,下一步,协会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践行“浦江经验”,按照“创新发展化纠纷、全面系统抓防调”的目标,诚心听民意、真心解民难、热心暖民心,构建多元解纷“综合体”,打造矛盾纠纷“集散地”,为推进平安阳泉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人民网)

  


原文链接:http://sft.shanxi.gov.cn/zwyw_20182/mtjj/202405/t20240516_95619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