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百姓之难 解群众之忧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多亏了麻山镇工作人员,我们才拿到了被拖欠的劳务费。”6月3日,萍乡市某公司员工在接受新法治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今年4月,萍乡市某公司多名员工到湘东区麻山镇反映公司拖欠劳务费的问题。麻山镇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安排萍乡市湘东区人社局、区法院、公司高层以及员工代表一起协商解决员工劳务费发放问题。在多部门联动调解下,该公司清算资金偿还员工劳务费。 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贯穿平安建设的主线,不断推进组织建设规范化、调解模式多样化、保障建设标准化,确保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走深走实。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目标,高标准打造湘东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着力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确保矛盾纠纷不溢出、不上行,持续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麻山镇调解矛盾纠纷 抓好统筹协调 不同矛盾,多元化解。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委政法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并统筹调度政法各单位,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各部门紧密联系的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工作框架。 压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责任落实。萍乡市湘东区严格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和多单位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工作内容,确保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到位。每月定期召开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交流会议,听取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工作汇报,阶段性跟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政法委员职能发挥。萍乡市湘东区11个乡镇(街道)全部配齐政法委员,并配套出台《湘东区乡(镇、街)政法委员工作规则(试行)》,统筹综治中心、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政法力量和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法治资源,实现平安联创、矛盾联调、问题联治。 在萍乡市湘东区委政法委统筹调度下,区政法各单位不断践行多元矛盾调解工作法,并取得成效。萍乡市公安局湘东分局麻山派出所联动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运用“摸排研判-协调流转-化解处置-跟踪管理-考核奖惩”五步工作法,让矛盾纠纷化解形成闭环,获评全国“枫桥式派出所”。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警法协作”模式,2023年受理诉前调解案件2368件,调解成功1680件,成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检察院全面推行检察公开听证,举办听证会78场,其中一起听证案件入选省检察院典型案例。萍乡市湘东区司法局创新推进远程法律服务“乡乡通”项目获评江西省数字乡村创新发展项目优秀案例。 创新方法赋能 萍乡市湘东区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为主的多样矛盾调解工作法。人民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司法调解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双方各司其职,互相连通。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2024年5月,麻山镇居民文某与前妻因为接送小孩的问题产生矛盾纠纷。麻山镇立即组织当地力量——“幸福十姐妹”调解员和综合体队员共同参与调解工作,对双方进行了思想疏导,最终让这起持续了2年多的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萍乡市湘东区坚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形成了具有湘东特色的人民调解品牌,其中包括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自治品牌、“兰英调解工作室”“陈管事”调解工作室、“夏云剑工作室”等,同时,萍乡市湘东区总结“湘赣边枫桥”“心链接”“幸福姐妹365工作法”“三长三联”等特色多元化解工作法,让人民调解成效明显。 2023年8月,萍乡市湘东区某小区部分业主因常年拖欠物业费,被物业起诉至法院。考虑到此类纠纷经常发生在小区物业与业主之间,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法院便将案件委派至该院设立的仲裁窗口进行调解,引导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仲裁员耐心地向双方普及了民法典中关于物业服务合同效力、物业服务公司及业主的权利义务等相关法律知识,同时引导双方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对立情绪。最终在仲裁员不懈努力下,十余户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缴清了拖欠的物业费共计1万余元。 萍乡市湘东区在推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司法调解作用。对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萍乡市湘东区按照“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标准再次分流。首先,抓好诉前对接阵地,在区综治中心设立“148法律服务站”。其次,抓诉中环节,对简单案件,实行快审快结;对复杂案件,则由法院本部开庭细查精审,有效发挥“诉讼断后”的“手术治疗”作用。最后,抓诉后环节。设立执行和解中心,对少数审判后难以执行到位的案件,运用综治中心联动调解机制组织执行和解。 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法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诉源治理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始终将减轻群众诉累放在第一位,并不断完善多元解纷体系,充分利用三支力量(司法局组建的专业调解委员会、各乡镇司法调解委员会、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志愿调解组织)、三个平台(诉调对接平台、情理法工作室、专职调解委员会值班平台)、三大系统(人民调解指导系统、情理法工作室调解系统、“小度”信访化解系统)直接参与全区各乡镇村矛盾纠纷的化解。 保障建设发力 多样调解工作法,多重基础保障建设。萍乡市湘东区在矛盾多元调解中,不仅拥有“软实力”,更有“硬本事”,在阵地建设、人才建设、机制建设三方面持续发力,让三者共同服务于矛盾多元化解体系。 5月24日,“蔡雪检察官工作室”在萍乡市湘东区综治中心设立,工作室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倾诉群众心声,解决群众诉求,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工作室实行轮班制度,由检察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轮流值班接访,引导群众依法、有序、有效反映诉求。这是萍乡市湘东区政法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缩影。一直以来,该区不断深耕阵地建设。以区镇综治中心为载体,重点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息联动指挥中心等进行整合,实现“多中心合一”“一体多功能”“一套运行机制”,构建起一站式的法治化矛调格局。 除线下阵地以外,萍乡市湘东区还与时俱进注重线上阵地建设。萍乡市湘东区综治中心社会治理联动平台接入多个公共视频,实现了全区主干道,重点单位、重点项目、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形成了主城区、跨乡镇、跨区县、跨省际社会治安防控四道包围圈。湘东区多部门联合安装治安应急“智能云”广播1203套,并在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巡逻车上安装扩音器,截至目前,全区治安应急“智能云”广播站结合公共视频疏导交通81起,及时制止各类矛盾纠纷22起,预防案件发生34起。 在矛盾调解过程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萍乡市湘东区在践行“多元矛盾化解”工作法的过程中不断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建设了一支“治末病”队伍——农村(社区)社会治理综合体“老中医队伍”。其中队员1997人,覆盖全区每个农村(社区),他们负责全区的义务巡查、突发事件处理,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解难纾困19100余人次。同时,萍乡市湘东区以综治网格建设为抓手,突出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提升网格员治理预警、预测、预防的能力水平,并推动政法干部及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政法网格员”进网格,充实网格专业力量,实现综合体队员、政法网格员与专(兼)职网格员三支队伍力量互补。 机制建设是贯穿整个工作法的重要内容,萍乡市湘东区建立健全多部门综合受理机制。落实“4310”坐班轮班受理制度,其中包括常驻部门(4个)、轮驻部门(3个)、预约入驻部门(10个),实现了“大窗口”无差别受理群众提出的纠纷化解、信访诉求、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各类事项。此外,萍乡市湘东区推行运用“情理法”云上调解工作机制。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情理法”工作室,推行“情理法”工作法,带着温度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45个“网上云”实时矛盾纠纷调解系统和157个视联网“小度”公共视频,将信访、司法、法院、检察院、部分行业主管部门、11个乡镇(街道)、152个村(社区)纳入系统,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配合联动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公共视频网络体系,实现社情民意“线上线下”互联互通。 调百姓之难,解群众之忧。如今的湘东,一张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的大网正在快速织就。 |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0606/202406065774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