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检察:大数据模型赋能司法救助助民脱困
来源: 安徽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6-06 作者:佚名
日前,六安市舒城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大数据检察模型发现了一条线索,第一时间与当事人取得联系并展开司法救助。
据了解,周某因段某交通肇事案死亡,被告人段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民事判决段某需赔偿83万余元。申请人系周某的父母,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身份,母亲系农村困难妇女,父亲身患帕金森病,系肢体二级伤残人,且经所属镇政府及村委会证实,该户家境贫寒,生活十分困难。目前,该院正在为申请人争取司法救助金,以期望其贫困生活有所缓解。今年以来,舒城县检察院共计通过大数据模型筛查出3条有效司法救助线索,目前均在办理中。
据该院介绍,对因案致困、返贫的刑事被害人开展司法救助系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举措,但司法救助工作中的信息衔接不畅通等因素,往往造成线索发现困难、救助不及时。为进一步充分能动履职,有效挖掘司法救助线索,该院通过探索构建司法救助大数据模型,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筛查,建立数据库,并与民政、妇联、乡村振兴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等数据进行比对,实现救助线索由人工摸排向智能筛查转变,及时开展检察机关司法救助。同时基于大数据研判,积极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努力促进社会和谐,让群众在办案中及时感受检察温暖。
通过大数据模型,建立“司法救助+”工作机制,及时摸排线索,实现常态化工作机制,让救助工作有“外援”,大大提升了帮扶救助实效。数字化救助线索发现模式,改变了以往数据掌握不全面、单向发现刑事案件个案被害人效率低等问题,以数据模型、数据碰撞精准筛查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更快、更好地发挥了司法救助“救急解困”的作用。同时在司法救助办理完毕后,还可根据救助对象具体情况推送给相应部门协同救助,将经济救助与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普法宣讲、乡村振兴等相结合,构建多方参与、多措并施的“1+N”多元救助格局,通过司法救助带动社会救助,将检察办案融入社会化网格治理。(袁雪)
原文链接:http://www.ahcaw.com/ahcaw/content/2024-05/23/content_899984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