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贵州法治报|回望2023,“数”说法治贵州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1月25日,《贵州法治报》要闻版刊发了《回望2023,“数”说法治贵州》的文章。

  全文如下:

  回望2023,“数”说法治贵州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省坚持构建职能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正在蹄疾步稳,一组组法治贵州建设数据亮眼喜人。

  

  “听证+调解+监督”,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行政机关败诉率从2020年的29.38%下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从2020年的45.4%上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99.7%。

  以法为“翼”护航发展。全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打造“贵人服务”品牌为抓手,奋力推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国工商联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调查显示,全省要素环境、市场环境较去年有较大提升,要素环境和法治环境排名全国第8位和第6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以示范创建引领法治政府建设,贵阳市、毕节市、黔南州获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州)命名,第二批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命名10个示范市县和15个示范项目。

  配备万名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聚焦村(居)这个矛盾纠纷化解的主战场,在全国率先建立并有效落实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覆盖58.2%村(居),形成了专兼职有机结合的良好队伍格局。2023年以来排查纠纷34.79万次,调解案件27.43万件,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量大幅度增长,促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政法智能化领跑

  党的十八大后,作为全国第一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贵州一直坚持“司法体制改革”和“政法智能化”两个轮子一起转,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在顶层设计上,省委、省政府加强统筹,贵州构建起了由省委政法委统筹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成立的省综治中心其中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为统筹政法各家智能化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撑,实现了全省“一盘棋”。

  在网上协同办案上,率先实现了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和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深度融合。

  在执法监督上,构建起政法单位内部监督、政法单位相互制约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加“智能化运用”的“4+1”监督体系。

  在基层社会治理上,我们创新推出了“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打造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在线平台。

  

  在智慧公安上,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安”项目建设,优化了110接处警服务和实现了户政服务网上通办。

  在智慧检务上,实现了感、传、知、用、管“五位一体”的检察信息化应用体系。在智慧审判上,全力推进无纸化办案新模式,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在智慧司法行政上,我们在全国率先实现法治宣传、法律事务、法律服务“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

  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提质

  我省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纳入省委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进行统筹部署。在全国率先搭建集“推荐申报、审核验收、动态管理、地图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创建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全省创建工作经验交流机制,推动创建工作更加均衡、高质量发展,指导各地将民主法治与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和产业发展等多元融合,通过“抓点、串线、带面”,形成一条条多彩贵州特色鲜明的民主法治示范带,得到了司法部来黔调研组的高度肯定。

  

  探索出“党建引领、服务大局,自治为基、德法共治,文化为魂、融合创建”的“贵州样本”,创建经验入选第六批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写计划。在司法部举办的全国“八五”普法骨干培训班上,我省应邀作为全国五个省份之一,以“深化民主法治创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作交流发言。报送的经验材料,被全国普法办、司法部办公厅采用,在“八五”普法简报、司法行政工作交流上刊登,印发至全国推广交流。截至目前,创建命名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853个,约占全省所有村(社区)总数的54.97%,其中国家级示范154个,省级示范1709个,市县级示范7990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 何永利)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yfzs/gzdt/202401/t20240126_836317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