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山西好“枫”景 | 调解在身边】多管齐下,蹚出调解新路径

来源: 山西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近年来,忻州市繁峙县繁城司法所立足调解职责使命,聚焦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坚持调解流程“菜单化”、调解方式“法治化”、调解队伍“专业化”,着力打造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首道防线、普法宣传一线阵地、社会治理重要单元,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方法更加灵活、参与化解主体更加多元、源头治理效果更加良好。2022年被评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

  

  

  调解流程“菜单化”

  繁城司法所聚焦打造“全链条”式调解责任体系,创新“群众点单、司法所接单、事后访单”的“三单”工作法,对群众反映矛盾诉求实施“闭环管理”,实现一站式接单、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群众点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群众通过线上电话、“12345”政务服务热线、乡村微信群,线下司法所、乡(镇)综治接待室等途径提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远程视频会见、法律知识宣讲等点单需求。“司法所接单”严格落实首问首调责任制,一旦接收到群众相关法律需求,司法所及时派单,联系相关法律机构、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开展工作,为群众快速提供优质调解服务。“事后访单”做到事前调查了解,事后及时对处理结果回访,并对事件办理情况反馈及群众满意度分析总结,全面提升法律服务质效和群众满意度。

  调解方式“法治化”

  繁城司法所结合“八五普法”,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建立宣调结合机制,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开展“律企同行”法治大讲堂。定期联合律师事务所在繁城镇组织“律企同行”法治大讲堂,邀请辖区企业负责人参加,持续加大送法进企力度,推动企业牢固树立依法解决利益诉求观念,为企业提供优质法治保障。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在各村(社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签约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常态化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一方面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有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常态化值班,基本实现了“法律服务在身边”;另一方面群众线上点单,司法所接单后直接上门服务,实现法律服务从群众“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建立“宣调结合”工作机制。将“法律七进”法治宣传活动与“调解进基层”专项活动有效结合,进网格、进物业、进校园、进企业、进市场,对各领域纠纷做到边宣传、边排查、边调解。一手抓宣传,发挥微信网络作用,向群众宣传相关合同、物权、婚姻、继承等领域法律知识,增强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法治意识;一手抓调解,动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普法力量在深入基层普法中及时发现矛盾,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调解队伍“专业化”

  近年来,繁城司法所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操守硬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打造“五老特别调解小组”。在村(社区)“五老”人民调解员中,选配1至2名能力突出的人民调解员,组成特别调解小组,在辖区内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或遇沾亲带故不方便开展调解工作时,调动特别调解小组机动参与,确保调解工作高效运行、公平公正。组建“巾帼流动调解团”。结合司法系统女性干部多,各级妇联同志熟悉婚姻家庭邻里矛盾处置的特点,组建“巾帼流动调解团”,充分发挥女性沟通耐心、思想细腻等特点,重点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纠纷。开展调解员专题培训。定期组织调解员开展专题培训,通过课堂教学、视频教学及现场教学相结合,让调解员接受思想洗礼、增强法治意识、提升调解本领,推动其更好地发挥定纷止争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截至2023年12月,繁城司法所共开展普法宣传20余次,法律咨询130余起,调解矛盾60余件,发放宣传资料3700余份,受众群众达7000余人。

  

  (来源:厅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原文链接:http://sft.shanxi.gov.cn/zwyw_20182/jcdt/202401/t20240111_94811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