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枫桥经验在山东 |“和为贵”——他们的定分止争密码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礼之用,和为贵”,作为孔子故里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济宁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儒家文化精髓“和为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体系,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定分止争,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宁市,聆听发生在“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的小故事,感受“和为贵”的解纷魅力。
探索多元化解新路径 全力打造任城矛调新样板
济宁市任城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李俊杰
图为“老姜调解”工作室调解纠纷。
“和为贵”故事
“没想到我们僵持了半个多月的矛盾,老姜调解了半天就解决了。都说老姜是调解矛盾纠纷的高手,确实名不虚传!”这是济宁市任城区汇翠园社区一起邻里纠纷的当事人在调解成功后发出的感叹。汇翠园社区“老姜调解”工作室自今年6月建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等各类纠纷60余起。任城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结合主城区实际和网格化优势,创新提出了“网格+”矛盾调解模式,将一站式矛盾调解融入网格化治理,推动形成了二十里铺街道“大碗茶”“家谱墙”、南张街道“小艾工作室”“三碗清茶”、阜桥街道“让三分”、南苑街道“半月谈”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基层调解品牌。
我心中的“和为贵”
“和为贵”,就是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实现矛盾调解纠纷化解从碎片化治理向集成治理、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
万事“和为贵”
任城区积极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设立1个区级中心、15个镇街中心、364个村居中心、180个网格工作室,形成以区级矛调中心为枢纽,1541个三级网格为触角,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延伸的工作构架。全面落实分层次调处化解、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矛调中心牵头、条块结合、多方参与、随叫随到的联合调处机制,构建诉调、警调、检调、专调、访调“五调联动”工作体系,创新实施“网格+”矛盾调解模式,推行一镇街一品牌,因地制宜“解民忧”,推动基层社会问题、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实现“小诉求不出网格、一般诉求不出村(社区)、大诉求不出镇街”。今年1月至10月,任城区无差别受理窗口登记621件,调解成功607件,调解成功率97.7%,“云智济宁”ODR多元调解信息系统录入案件2616件,达成调解协议2598件,调解成功率99.3%。
秉持“和为贵”理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济宁市金乡县人民法院农产品交易法庭法官 靳慧云
图为靳慧云组织调解纠纷。
“和为贵”故事
“恁冷库是干啥哩,不就是保鲜的吗?”“那得按合同上来,你看看白纸黑字写着来。”2023年3月,蒜商老王和冷库主老李因大蒜仓储合同发生纠纷。金乡县农产品交易市场“和为贵”一站式矛调中心接到网格员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农产品交易纠纷审判法庭法官靳慧云,并组织调解员、律师和大蒜协会工作人员开展联合调处。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双方矛盾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大蒜仓储期间出现冻瓣情形的责任认定,通过向双方当事人分析研判证据效力,释明举证责任义务承担,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各让一步、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
我心中的“和为贵”
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我将把“和为贵”理念贯穿在每个案件化解中,争取让老百姓花最小的精力、最少的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的调解方法多一些、快一些,就能让老百姓早一天能睡个安稳觉。
万事“和为贵”
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金乡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弘扬“和为贵”儒家思想精髓,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群众定分止争,持续加强“和为贵”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建设,整合基层资源力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培育打造了“春风化雨”“霄消气”“一‘胡’百应”“蒜大姐”等基层治理品牌,及时高效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截至2023年10月底,金乡县“一站式”矛调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4104件,化解4031件,化解率达98%以上。
突发停电群众急 社区网格来助力
济宁市曲阜市鲁城街道综治办网格员 孔妍
图为孔妍(右二)与各单位商讨停电事宜。
“和为贵”故事
2023年6月12日,曲阜市鲁城街道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春秋小区10号楼出现停电现象,该小区是建成20多年的老旧小区,线路老化再加上夏季用电量大,线路超负荷运转导致停电。其中一户居民因家中有学生要参加中考,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曲阜网格化”APP上报至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街道收到反映情况后,立即与小区产权单位、供电部门、物业部门、社区居民集中商讨,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街道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产权单位出资,供电公司组织施工人员更换线路,物业部门和居民配合维修。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施工,该楼以最短的时间恢复了正常用电。
我心中的“和为贵”
我们每一位网格员都是调解员,“和为贵”就是我们的调解指南。网格员在发现矛盾隐患时,要用真心温暖民心、用耐心化解疑心、用行动解决困难,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邻里和睦关系,促进网格和谐稳定。
万事“和为贵”
近年来,曲阜市深入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智慧,以“和为贵”理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打造了“全要素、全市域、智能化、大联动”的“和为贵”社会治理体系。改造提升市级及镇街“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13个,建立村级和重点行业部门“和为贵”调解室483家,优化运行全市网格853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910名、专业网格员3286名,多网融合、多方共治,实现纠纷“格”内化解。“和为贵”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创建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8690余次,成功率达到98.1%,着力解决了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减少了社会矛盾纠纷外溢、上行,为建设“东方圣城·幸福曲阜”贡献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
粮食晾晒引发纠纷 解难题实现“一团和气”
济宁市微山县夏镇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主任 赵连功
图为赵连功(左一)与群众沟通协商。
“和为贵”故事
中秋前后,恰逢玉米丰收时节,连续的阴雨天气过后,居民群众争抢着将玉米晾晒到村头公路上,仅留出一条小路,来往车辆拥挤,行驶速度极慢,便引发了矛盾纠纷,一方坚持大面积晾晒,另一方坚持公路晾晒粮食严重影响行人安全,必须彻底清理。情况反馈到街道矛调中心,赵连功了解情况后,便组织社区、居民小组、综合执法人员到现场查看,做好晾晒玉米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出行群众换位思考,理解群众晾晒玉米的急迫性,后合理制定方案,协助农户清理出被树荫覆盖的公路一侧,留出通道,每天安排人员值守,在确保群众“一团和气”的情况下,解决了群众丰产丰收和出行安全问题。
我心中的“和为贵”
“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是社会治理的一个目标,达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不起冲突的和谐状态;也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方法,在调解矛盾纠纷时,站在群众立场出发,通过做工作使双方意见达成一致,实现“一团和气”。
万事“和为贵”
微山县夏镇街道深化拓展“和为贵”社会治理品牌,高标准打造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中心进驻信访调处、12345热线办理、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等多个窗口,真正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同时,在16个社区积极打造品牌矛盾纠纷调解室,形成了陈凯工作室、老卜“荷为贵”矛调工作室、夏镇第一派出所“和为贵”联调联处工作室、“老来帮”志愿服务队等一系列调解品牌。今年以来,街道累计排查矛盾纠纷370件,调解成功367件,调解成功率99.19%。
诉调对接“双推送、双化解”擦亮“和为贵”社会治理品牌
济宁市汶上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付天平
图为付天平(左三)调度双推送双化解工作。
“和为贵”故事
“街道办事处调解后,对方先还给我一部分钱,剩下的按月分期慢慢给,既减轻了对方的负担,也避免法院判决后搞僵我们的关系。”这是汶上县通过诉调对接“双推送、双化解”实现“和为贵”的一个缩影。年初,付天平调研发现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矛盾较为突出。随后,在全县范围内探索建立诉调对接“双推送、双化解”工作机制,推动法院将适宜调解的民商事案件,在正式立案前推送至镇街、部门“事心双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我心中的“和为贵”
“和为贵”,就是要把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工作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营造“慎争减讼、少讼无讼”法治良序。
万事“和为贵”
汶上县依托济宁市“和为贵”调解品牌体系,积极探索打造县级“和为贵”特色亮点,通过建立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县法院具体负责的诉调对接“双推送、双化解”工作机制,在全县范围内总结推广“543”工作法(即,规范“筛、推、研、调、结”5步流程,实施“党委统筹领导、培育解纷力量、强化法律支撑、考核激励奖惩”4项措施,明确“节约司法资源、密切干群关系、提升治理效能”3个目标),搭建“22+8+2+1+N”调解组织体系(即,22支思想教育工作队、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济宁医调委、校调委等2个汶上工作站,1个汶上仲裁分院、N个镇村调解品牌),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努力做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今年以来,汶上县诉前调解阶段共调解成功案件2059件,其中,专职调解员调解1928件,推送至镇街化解131件,有效助推全县上半年新收案件同比下降4.18%。
喷洒问题农药粮食减产陷困境 合力解决难题提供帮扶暖民心
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尹东伟
图为尹东伟接待来访群众。
“和为贵”故事
2022年6月,身患严重语言残疾的漕河镇河南村村民张某某因喷洒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农药,导致承包种植的150亩小麦大面积减产,生活陷入困境。在“和为贵”会客大厅坐班接访的尹东伟听到张某某讲述后,第一时间安排镇市场监管所、镇三扶工作办联合调查处理并全程督办跟进,在经过3次会面协商后,最终商家同意赔付相关损失。同时,漕河镇开通绿色通道,发挥镇特色民政救助平台“‘三扶’即时帮”的作用,为其提供3000元“三扶”救助基金,让事情圆满解决。
我心中的“和为贵”
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推进理念思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方法手段创新,聚焦各类群众诉求,不断提升服务质效,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全力化解纠纷矛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万事“和为贵”
近年来,兖州区积极创新“和为贵”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做实做细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推动关口前移、源头预防,打造了漕河镇“漕我说”等一系列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品牌,有效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漕河镇通过建好一个会客厅、开通一部热线、办好系列活动,打通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一是突出服务理念,不断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倾心打造“漕我说”为民服务品牌,无差别受理各类诉求,力争一次办结一次满意。二是强化作风建设,主动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周末说事”、广场夜话等活动,了解诉求、听取建议、排查风险、化解矛盾。设立支部书记接待室,形成“有事找书记、问题我来办”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工作成效,提升解决群众诉求力度。建立群众诉求攻坚化解清单,针对各类诉求,建立台账、分类施策、限期办结,反映集中的问题列为民生实事,把为群众办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有事多商量好商量努力实现“和为贵”
邹城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主任 李伟
图为李伟接待来访群众。
“和为贵”故事
今年9月7日,樊某某到邹城市“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反映问题。李伟接待了她,在了解诉求过程中,樊某某突然哭了。李伟一边安抚好其情绪,一边了解情况。樊某某表示,2013年其与开发公司签订合同购买房屋,当时全款交易,开发商至今未给房屋钥匙,现让其缴纳房屋看管费用、物业费用10多万元,因其看病花了很多钱,无力解决,非常需要帮助。随后,李伟立即召集市住建局、开发公司等一起进行现场调解。经过一天努力,开发公司与樊某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看到这个调解结果,樊某某向李伟及在场人员表示感谢,当场签订协议书。
我心中的“和为贵”
调解工作,必须让群众感觉到贴心、省心、安心,少一些失意,多一些满意,真正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万事“和为贵”
近年来,邹城市“一站式”矛调中心整合全市法院、公安、住建、人社等17个单位和社会力量进驻,将中心打造成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四调联动”和市、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网格“四级调处体系”的枢纽,通过多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管理、一条龙处理”。建设“人和”矛盾纠纷预警调处指挥中心,采取“前台后厂”模式,统筹全市16镇街、614个村居,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指挥调处平台互联互通,统一受理基层排查、群众申请、部门转办的矛盾纠纷,实现纠纷多元导入、一体受理、联动调处。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4733起,调处矛盾纠纷4669起,涉及标的额15075.32万元,调解成功率98.64%。
来源:法治日报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69/202311/ebecdc01-49f6-4b6e-85cc-04ea13617466.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