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不一样的科学女神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从2009年下半年算起,黄芊芊已经在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这个研究领域跋涉了整整12年。

  

  

图左一为黄芊芊12个春夏秋冬,4000多个日日夜夜,其间黄芊芊遇到的问题、碰到的挑战、遭遇的挫折和为此做出的努力、耗费的心血,远非这篇非常外行的小文所能呈现。我忍不住问黄芊芊:“这12年里,估计许多同行已经换过多个课题,说不定还有转行的。你为什么能一直坚持这么长时间?”“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情有意义!”黄芊芊笑答。她告诉我,从学界到产业界,现在还能坚持在硅基隧穿晶体管上做超低功耗研究的,已经很少了。“正像前面我和你说的,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是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做,所以能一直坚持下来。如果不是为了落地,可能干个两三年就要换方向了。”“你在接手这个课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困难?”“说实话,我没想过困难不困难的。”黄芊芊坦言,“我就是大概知道我要干什么,其他的事情没怎么去想。但是当你真的要走到那一步的时候就会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我知道它很难,但是我也不会对未来想特别多,让自己焦虑或者怎样。”她的办法是,把目标拆解,一步一步地往前推,争取每次比原来的自己更进步一点。“只要自己一直处在往前推进的状态,我就比较满意。”“就像爬珠穆朗玛峰,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肯定上不去,你可能就不会上了。”黄芊芊打了个比方,“但是我可以先到大本营,然后再慢慢往上走。走到半山腰,感觉自己爬不动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都走到这里了,为什么不再努力一把?”说到这里,她跟我分享了北京大学知名美学教授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生命之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黄芊芊特别喜欢这句话:“它简单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把做好学术研究的道理讲透了。”科学探索的路上需要仰望星空,但也离不开脚踏实地。对于黄芊芊而言,她或许更多地偏向后者,因而也对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感同身受、喜爱有加。

  

  

  

图书简介:这些文字来自一本纪实访谈录——《与女科学家面对面:成为你自己》。该书于2023年1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作者赵永新,《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著有科学家小传《三代科学人》、纪实文学作品《圆明园防渗之争》等。读者体会:以敏锐的视角、生动的照片、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以颜宁为代表的七位70后、80后、90后“科学女神”成长、求学、科研、家庭生活等普通而多彩、平实而励志、执着而个性的人生故事,展现出新一代女科学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无论是70后辛晓平、汤楠、陈婷、颜宁,80后付巧妹、黄芊芊,还是90后万蕊雪,都在她们各自的研究领域独树一帜,堪称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们的出色工作,既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又为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作出自己的贡献。该书所记录的这七位成绩不俗、气质不凡的科学新女性,不仅让人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她力量”,更让人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希望。通过本书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女科学家,欣赏她们的独特、独立、自信、快乐,感受“她”力量的坚韧、顽强、执着、从容,发掘“她”思想中的闪光点、启发点,体味女科学家的魅力、热爱、淡然、优雅,如春风化雨般让每位读者更加乐观、积极、自信地走自己的路,成为你自己。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361/202302/2a64eb46-1844-4d8b-8df0-7a1bce2f830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