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联动打好“三张牌” 擦亮“法援银龄”金名片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一是打好“机制牌”,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化。健全推进机制,制定《关于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推进“法援银龄”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召开系统联动推进座谈会,加强培训指导,强化信息交流,形成同频共振、合力推进老干部志愿服务的工作格局。健全联动机制,组织市县司法行政机关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打造“法援银龄+”品牌体系,实现老干部法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济南、聊城等市司法局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将“法援银龄”法律志愿服务纳入全面依法治市总体布局,为老干部志愿服务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滨州市司法局与市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等部门,建立协作单位联络员制度,组织老干部更好地参与法律志愿服务。健全活动机制,依托精神文明创建、社会志愿服务、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载体,抓住宪法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敬老月、学雷锋活动等节点,广泛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服务活动。目前,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00余场次。二是打好“专业牌”,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组建志愿队伍,以司法行政系统离退休干部为主体,发动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吸收法院、检察院等多部门的老干部参加,联合组建既擅长涉老法律服务、又懂老年人心理的“法援银龄”法律志愿服务队,为老年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提升服务能力,根据老干部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活动需要,将志愿队伍分为宣讲、咨询、文稿、综合等工作组,定期举办座谈交流会和业务研讨会,组织开展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培训,以队伍精准管理提升志愿服务质效。创树品牌形象,建立志愿服务队成员动态调整制度,成立志愿服务工作室,制定服务规范,设计品牌标识,确保老干部志愿服务规范化、品牌化运行。三是打好“贴心牌”,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把脉法律需求,组织老干部志愿者深入老年人群体,以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社区居民、农村群众、机关老干部等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分类确定“婚姻家庭类”“老年防诈类”“遗嘱继承类”“物业等日常纠纷类”等四个服务主题,形成四张清单,创新开展点单式服务。优化方式方法,把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小视角,把志愿服务大选题做成小切口,举办互动式讲座,提供“面对面”“一对一”咨询,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法律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丰富服务载体,与省委老干部局、山东老年大学联合开展“法治相伴 美好银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用好《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山东老年大学、“本色家园讲堂”等四大涉老阵地,开设普法专栏、直播课程,积极运用普法短视频等宣传手段,构建全链条服务模式,让老干部在多元化志愿服务中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有关工作多次被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先后获得2022年度山东老干部工作创新奖、全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省市区机关联动“双报到”为民办实事优秀项目等7项省级荣誉。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159/202403/4843aff3-a39b-4ebc-a5fa-6274f34317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