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戒毒民警用心种下“希望树”
来源: 司法部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石飞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陆敏
法治日报通讯员瞿德祥赵志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云南省第六强制隔离戒毒所,有这么一群“植树人”,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种好“三棵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被毒品侵蚀之“木”,只为守望那一抹生命之绿。
入所之初种棵“希望之树”
49岁的戒毒人员线某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成了一名“瘾君子”。线某入所后,戒毒民警及时开展入所教育,组织他学习《戒毒人员行为规范》和《戒毒人员一日生活规范》,开展队列和内务整理等训练,帮助他尽快适应戒治环境、明确戒治目标、规范日常行为,引导他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在戒治起步阶段,种下充满美好希望的“心灵树苗”。
顺利度过生理脱毒期后,戒毒民警按照“康复训练计划”为线某拟定了“运动处方”,规定了教学时间和内容。线某和其他同戒人员在戒毒民警的组织下,有节奏地开展八段锦、太极拳、健身操、慢步走等康复训练,培养了规律的作息时间、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起远离毒品、健康生活的新理念。
日常生活种棵“心灵之树”
在课堂上,戒毒民警发现线某等戒毒人员不识字,于是结合实际开展“共圆识字梦”书写活动,从教他们一笔一画写出自己的姓名开始,潜移默化提升戒毒人员文化素养,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在全国第46个植树节到来之际,省六所组织开展了“种子的力量”戒毒课堂。“世界上力气最大者是植物的种子,希望各位戒毒人员像种子一样珍惜戒治时光,铆足劲向阳而行。”省六所专管大队民警陈登威声情并茂地说。
及时掌握戒毒人员家庭、生活及思想动态,是每一名戒毒民警的必备功课。在个别谈话中,戒毒民警了解到线某从小家境不好,为了供妹妹上学,早早辍学打工。在经济情况稍有好转后,线某放纵自我染上了毒瘾,坠入了深渊。进入戒毒所以后,线某担心起妹妹来。针对线某的情况,戒毒民警突出“亲情帮教”,通过“云戒通”,让线某每月都与读大学的妹妹“视频连线”。
回归前夕种棵“重生之树”
为帮助戒毒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全面提升戒毒人员教育矫治效果,做好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更好地促进戒毒人员出所后“有工可做,有业可成,有‘家’可归”,省六所一直为戒毒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服务。
“戒治期间,我学会了藤编技艺和手工电弧焊技术,不仅锻炼了手部肌肉,还能创造价值……”日前,初步掌握一技之长的线某表示,将用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自己搏出一个阳光明媚的明天。
原文链接:http://ww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xszx/fzgzjdgl/202403/t20240325_4965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