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字齿轮嵌入东莞2945个网格:隐患“上云”,平安“落地”
来源: 广东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这是一张“脑容量”爆棚的屏幕。全市2945个综合网格实时可视、5500余万条基础数据共融共通、10392名专职网格员上报的隐患线索“一网打尽”。每一次“耳聪目明”的字符跳动,都牵动着这座超大城市的万家灯火、安危冷暖。
▲东莞市智慧网格管理可视化平台
东莞,地处广深经济走廊中段,长期以来人口结构倒挂、社会结构复杂、城市文化多元,社会治理面临挑战。早在2016年,随着智慧网格管理推进实施,东莞的“数字齿轮”便已开始转动。几经迭代,东莞市智网信息系统,这个由市委政法委统筹推进的全市一体化综合网格应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镇、村、网格员四级覆盖,不断丰富“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实践内涵。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压减基层社会治理风险,是东莞市智网信息系统扛起的使命大旗。如今,“智网人人拍”小程序已获中央政法委颁发的全国优秀政法新媒体融媒公共服务奖二等奖,东莞市智网中心先后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广东119消防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问计于数,细化应用实战“颗粒度”
打开东莞市智慧网格管理可视化指挥调度平台,2945个综合网格星罗棋布,167.2万栋建筑物、38.6万间自建房出租屋、85.5万家市场经营主体“底数清、情况明”,19个入格部门共计392项入格事项数据不停闪烁。大数据与社会治理的融合不止于此。与公安部门协作建立全市标准统一、动态更新实有人口信息库;与市政数局推动建设东莞“平安地图”“平安指数”……数据应用实战化并非一蹴而就。推动网格治理由事件驱动到数据驱动转变,东莞八年磨一剑。2016年,初代东莞市智慧网格管理信息系统出炉,集结了指挥调度系统、网格员巡查APP、网格员工作子系统、要素编码子系统、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绩效考评子系统、领导版APP、信息展示子系统等,可实现信息采集、隐患上报、事件分拨、整改处置、评价结案全流程线上处理。如何进一步撬动数“治”效能?改变要从2021说起。乘着数字政府的建设东风,东莞在这一年升级上线新一代智慧网格信息系统,建设了智网可视化系统、辅助决策分析系统、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等,将林地、水域等过往未纳管的区域全部划入相关网格,真正实现了网格全域的无缝划分、部门地区的信息共享,由此实现了复杂条件下的多部门系统对接和业务数据流转。如今,市智网信息系统与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有关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可实现双向交互。预警防范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东莞市智网信息系统与省“粤平安”平台顺利对接,开发建设36个专用数据接口,将全市2945个综合网格、5500余万“人、房、事、物、组织”基础数据以及2023年以来10392名网格员发现上报并推动处置的问题隐患数据全量推送省平台,并新建特服人群功能模块,实现省、市两级特服人群数据的双向流转,为其生活救助、服务保障提供信息化支撑。隐患线索“上云”,基层治理加“数”。
网格吹哨,提高协同治理“辨识度”
巡查至石鼓花园路一家“三小”场所时,陈乐庭发现有些不对劲,望向阁楼一角,一张床垫及日常生活用品赫然入目,“疑似存在违规住人行为。”陈乐庭是南城街道石鼓社区网格员。他拿出手机拍照取证,将其上报至智网系统。该事项被推送至社区消防部门,由该部门相关消防人员到场处置。等到陈乐庭再次来到现场时,床垫已搬走。他在系统里对处置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由此完成这一“弱微信号”的处置闭环。共治共享,铺就全民创安“幸福路”
“地址:湖景路海仔湖公园东南侧约130米;群众事项名称:废弃家具设备长期占道摆放……”此前,石排镇田边村智网工作站收到的一则“智网人人拍”线索任务,被派给了辖区网格员周政廷。他前往现场进行核实确认,随即隐患问题被上报系统、转至城管部门处理。次日上午,当周政廷进行复查核实时,现场的废弃家具已被清理。线上,“智网人人拍”与智网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实现了隐患线索从市民到网格员再到入格部门的自动流转交办和结果反馈。线下,“智网人人拍”的触角延伸至报料一线,由网格员、各入格部门进行现场核实,深化沟通协调,确保市民报送线索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置。值得一提的是,东莞还设立了专门的奖励资金,以鼓励市民积极报送线索。2022年共收到群众通过“智网人人拍”报送身边安全隐患11.1万宗,发放奖励红包43.8万元,该应用荣获中央政法委“优秀政法新媒体融媒公共服务奖”。
原文链接:https://www.gdzf.org.cn/xbsy/znzf/content/post_1474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