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资阳:夯实劳动争议化解路径 调解率达81.59%

来源: 四川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一面锦旗,一个故事;一面锦旗,一片民心。近日,孙女士将一面写有“高效廉洁,浩气长存”的鲜红锦旗送到了资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手中。透过这面锦旗,资阳市如何夯实劳动争议化解路径得以彰显。

  

  image.png

  

  ▲孙女士向工作人员赠送锦旗

  

  一起劳资纠纷牵出全省案件

  

  2023年11月21日,市民孙女士急匆匆地来到资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资阳市仲委会),表达了要求四川某建设工程咨询公司关于确认其劳动关系、支付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等请求。

  

  案件受理后,没想到会牵出涉及全省范围的复杂案情:一方面,被申请人公司要求追加德阳市某集团公司和自然人卢某为被申请人;另一方面,经了解,该公司在乐山、德阳、绵阳等地均存在严重欠薪问题,并向各地仲裁委提出了追加被申请人的请求。

  

  后经层层抽丝剥茧,资阳市仲委会对案件办理有了清晰的思路,认为本案不需要追加被申请人,故于今年2月6日开庭审理。资阳市仲委会多次组织当事人双方调解未果,遂于3月1日出具裁决书,裁决四川某建设工程咨询公司与孙女士存在劳动关系,并由该公司支付孙女士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共计67461.18元。

  

  这份裁决,成为该公司确认劳动关系及欠薪系列案件的全省首例结案案件,为全省其他市州类似案件提供了案件处理思路和指导方向。

  

  多元化解路径为和谐劳动关系赋能

  

  透过孙女士案件,能够看到资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着力多举措夯实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持续破题攻坚,创新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路径,推动劳动争议化解走深走实。

  

  开展争议预防——资阳市开展仲企共建,安排仲裁员常态化联系市内重点企业,入企指导完善劳动用工制度设计,提供争议处理的合理建议。根据涉劳纠纷信访件,精准研判发生劳动争议的可能性,及时制定化解方案。与市总工会共同组建各类调解组织,提前掌握劳动争议的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2024年以来,劳动人事争议案同比减少62件,降幅16.15%。

  

  进行全程调解——资阳市各类调解组织通过调解建议书方式,案前即调矛盾较小、争议较简单、金额较明确的案件483件。立案当日安排专人,通过电话调、在线调、现场调等形式立案速调,将劳动争议处理时长由60日缩短至30日以内。组织庭审期间当庭仲裁员再次调解,对案件中每一项仲裁请求进行法律释疑及风险告知,力争当事人双方达成合意。2024年以来,全市共处理案件277件,其中调解226件,调解率81.59%。

  

  提高审理能力——资阳市组建兼职仲裁员庭,选拔业务骨干9名,特别是工伤案件,安排工伤业务人员参与庭审,通盘考量劳动关系确认、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和待遇支付全流程核心要点,有效提高庭审效率。开展业务培训、案例研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等活动12次,全方位提升仲裁员素质能力。联系法院定期召开裁审联席会议,确定统一的裁审尺度。

  

  提升裁决质效——资阳市建立仲裁员、仲裁院院长、仲委会副主任、仲委会主任四级审核制度,明晰责任范围。确定“一裁一议”制度,避免劳动争议独任审理导致的主观性过强和缺乏监督情况发生,仲裁结果少数服从多数,避免出现枉法裁决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创新裁决思路,深入开展劳务派遣、工伤待遇、新业态用工、劳动保障监察、劳动关系确认、二倍工资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形成关于“劳务派遣员工工伤责任认定”“工伤康复费用是否属于先予执行范畴”等多篇调研成果在人社部主管的杂志刊发推广。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们一直在路上!”资阳市仲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劳资纠纷案件审理,注重以案释法,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教育效果,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环境。

  

  胡佳音 吴薪莹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吴显云

  


原文链接:https://www.sichuanpeace.gov.cn/pasc/20240511/28667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