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良方”推动环评行业治理
来源: 江西政法网 发布时间:2024-05-16 作者:佚名
全国首例环评造假案在九江市宣判后,濂溪区人民法院就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行业治理发出司法建议。近日,九江两级生态环境局先后对该院发出的司法建议复函,形成有建有纳良性互动。 2023年8月14日,全国首例环评造假案在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中,被告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为全国753家企业出具虚假环评报告。濂溪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环评工程师责任意识淡薄、职责缺位,环评信用平台认证存在漏洞、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案件宣判后,濂溪区人民法院收集、整理、分析、研讨了全国范围内各级生态环保部门发布的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并反复推敲,形成了司法建议初稿。 在司法建议草拟阶段,该院审判长带队,主动上门与九江市濂溪生态环境局有关领导交流座谈,将草拟司法建议的相关背景、被告人犯罪情形、主要内容等详细告知对方。 会后,该院对拟发司法建议内容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该司法建议是“良方”但不“苦口”,既“对症”又“适口”。 “请你单位在收到本建议书后及时研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环评造假问题治理。”3月18日,濂溪区人民法院向九江市濂溪生态环境局发出《关于加强对第三方环评机构监管的司法建议书》。 司法建议书发出后,濂溪区人民法院指定专人通过主动询问、提醒、回访等方式与九江市濂溪生态环境局保持密切联系,强化跟踪问效,确保司法建议落地有声。 收到司法建议书后,九江市濂溪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摸排本地审批的212个建设项目,对环评信用平台上注册地址为濂溪区的4家环评单位进行核查,建立环评工程现场质询制度、信用平台定期巡查制度,并将司法建议主动向九江市生态环境局报告。 其后,九江市生态环境局就案件所涉九江辖区的8份弄虚作假的环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质量复核并对涉案环评项目加强跟踪监管,同时将司法建议呈报给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 目前,九江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已先后对濂溪区人民法院发出的司法建议复函,表示将持续加强对第三方环评机构的监管工作,筑牢防范弄虚作假的防线。 |
原文链接:https://www.jxzfw.gov.cn/2024/0515/20240515571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