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老郑的烦“薪”事

来源: 福建长安网 发布时间:2024-05-15 作者:佚名

  □陈静 陈琦 郑静沂

  “这都多少年了,我这钱还能讨回来吗?”不久前,仙游群众老郑在仙游法院立案窗口对工作人员说道。

  2013年,余某和林某夫妻共同经营一家红木小件加工厂,二人雇佣老郑加工一批红木家具。一个月后,老郑打算外出务工便提出辞职,但因工厂经营困难,他迟迟未领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工钱。转眼来到2024年,漫漫讨“薪”路,让一辈子未打过官司的老郑走进了法院。

  “我们确实在2013年雇佣老郑加工红木家具,但工资的结算和支付都是我丈夫负责。他今年正月过世了,老郑的工钱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也不知道啊。”老板娘林某表示自己对老郑讨薪一事并不知情。

  仙游法院法官林建秋仔细审查案件材料后发现,案件比较棘手。由于时间久远,拖欠的工钱没有结算凭证,而负责工钱结算的老板余某已经去世……面对这样的僵局,林建秋法官又该如何破局?

  林建秋想到了2023年12月,仙游法院、仙游公安、仙游县司法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建立“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的意见》。“如果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强强联合,也许可以更好解决各解纷力量资源共享不同步、信息沟通不及时、矛盾化解不彻底等问题。” 林建秋暗想。

  因此,为妥善化解纠纷,4月11日,“一庭两所”联席会议在仙游度尾镇司法所召开。

  “这个案件是2013年的,时间跨度较长,导致部分证据难以收集充分,大家畅所欲言,看看有什么好的处理意见?”大济法庭庭长张世伟说道。

  “余某户籍确实已经注销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结算凭证,老板娘林某不认可老郑提出的赔偿请求。”度尾镇派出所民警林辉提出疑惑。

  “从法理上确实缺乏关键性的证据材料,但是从朴素的情感上分析,如果没欠钱,没有人会为此坚持十几年,我们可以侧重从情理上找寻突破口。”度尾镇司法所所长傅杨敏认为可以转换下思路。

  在大济法庭、度尾镇派出所、度尾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激烈讨论声中,案件的症结和发展经过越发清晰。

  “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还为三家单位培养和提供驻庭、驻所调解员。为此,林建秋还提前联系了度尾镇驻所调解员小张,一行人于当日下午便赶赴度尾镇司法所的调解工作室开展调解工作。

  三家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结合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材料,从“情、理、法、效”四个角度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了调解协议。驻所调解员小张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录入案件信息,并向仙游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

  次日,老郑便收到了自己的工钱。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4/fazhijianshe_0510/426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