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四化”模式夯实平安“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来源: 青海司法行政网 发布时间:2023-09-03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祁连县在平安建设中,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精心制图,做实“圈图”文章,从解决民生痛点、难点处“落针”,下足“绣花”功夫,通过打造“链条化”责任体系、“实体化”治理平台、“多元化”矛调机制、“立体化”防控矩阵的“四化”模式,推动平安建设提档升级,绘就平安“底色”提升幸福“成色”,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链条化”责任体系筑牢长治“压舱石”
高规格召开平安祁连建设工作会议,表彰先进、部署任务。县委常委会结合旅游旺季、虫草采挖期、汛情防范期等重要时段平安建设工作需要,及时研究解决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问题。聚焦治安隐患整治、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积案化解、平安建设亮点打造,推出“聚识”“春风”“筑屏”“扫雷”“拆弹”“疏浚”“强基”“优品”“清朗”“培元”等平安祁连建设提档升级“十大专项”行动,搭建“一盘棋”工作格局。把平安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制定平安祁连建设“千分制”考评指标,建立“双调度”工作机制,采取每两月集中开展会议调度和不定时调度函调度的形式,压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严密责任链条。
“实体化”治理平台织密精治“守护网”
采取党建统领、融合共治、联体联治方式,全面整合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五大资源”,做深做实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以机构实体推动公共服务资源、社会治理资源深度下沉,打造集矛盾纠纷调处、信访接待、法律服务、诉讼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央处理器”。设立“一厅三区五室七岗”,组建“常驻+轮驻+随驻”运行机制,推行“一长一警两员+N”专兼职网格员配备模式,健全完善“社情民意网格收集、网格发生中心响应、中心吹哨部门办理”机制,实行信息汇总、分析研判、督导落实、检查评价“四步闭环工作法”,实现社会治理事项“一门办结”。
在乡镇,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各类资源要素下沉,推行街长,巷长,楼宇长“三长制”,24名县级领导担任“街长”,24名县直机关党委(党组)书记担任“巷长”、221名党员网格员担任“楼宇长”。组建住建(城管)、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林业草原、劳动监察等20个部门专业执法人员组成的乡镇综合执法服务队,建立完善“乡镇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执法机制,切实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在村(社区),大力推行“一约三会两日”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协商议事机制,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首创“法治小院”“马背法庭”“法官驻镇联村、人民调解驻庭”等群众参与治理模式,不断拓展共建共治共享“朋友圈”,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办的多层次协商格局。
“多元化”矛调机制锻造善治“聚能环”
坚持“纵向+横向+线上”联动,从健全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入手,搭建无缝对接、互相协同的多元化平台。纵向依托县级综治中心,整合部门职能,建立实体化运行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负责辖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在乡镇建立基层党建、便民服务、信访维稳等功能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解实战平台。在村级探索实行“党组织+议事会+网格员”调解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组建人民调解队伍70支,打造“老书记”“四小”“阿祥”等特色品牌调解室5个,构筑起上下贯通、三级联动的大调解格局。横向推进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建设,县、乡两级共打造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等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调解平台12个,制定出台了诉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行调对接等近10项相关意见办法。线上依托“9+X”综治维稳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应用网格化服务手机APP,创新打造“民情格子铺指尖办理”“千岗万哨随手拍”等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应用,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调度督办,全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始终保持98%以上。
“立体化”防控矩阵凝聚共治“大合力”
创新推进“平安365”基层治理模式,深入推进平安村社、平安小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系列“平安细胞”创建活动,建立边界会议联席、组织联建、信息联通、矛盾联调、应急联动、治安联防、法治联宣“七联”平安边界机制,有效凝聚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各行各业的资源力量。大力开展“八无六有”平安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石榴籽家园”等品牌创建活动,“八无六有”平安示范村创建率达50%,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率达98%,推动创建主体由村社创安向全域大安转变。通过发挥“爱心驿站”“爱心超市”等实践平台作用,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壮大“红马甲”先锋队、“红袖章”大妈、“八宝老兵”志愿服务队等9支基层治理队伍,完善“一库三治”“区域户长制”“十户联防”等具有群防群治的风险防范机制,有效筑起平安祁连建设的第一道防线。借助“雪亮工程”建设,打造点线面、网上网下、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专业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成含人脸识别、高空瞭望、车牌识别、热成像、环境监测等前端技术的视频监控网12路1050条,以科技赋能平安祁连建设。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309/t20230901_1089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