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格尔木市多举措助推“八五”普法工作开展

来源: 青海司法行政网 发布时间:2023-08-27 作者:佚名

  

  

  自“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法治政府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申报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全省“诚信守法示范企业”1家,全市普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强组织、重保障,“三个到位”夯实普法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始终把法治作为平安格尔木建设的重要举措,及时调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成员,组织召开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相应工作机制、工作职责,筑牢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基,及时安排部署“八五”普法工作,全面压实责任。二是制度机制到位。制定实施全市“八五”普法规划、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全市国家机关和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等文件,明确“八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工作步骤等内容,为“八五”普法全面实施提供制度支撑。三是经费保障到位。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立了“工作经费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逐步增长,遇重大活动可另行报告予以追加”的普法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普法工作稳步推进。

  ——多维度、宽领域,“三个坚持”推动责任落实。一是坚持“全方位”普法。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市摆在重要位置,推进法治格尔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服务扫黑除恶、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推进普法工作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二是坚持“多形式”普法。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宪法宣誓、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推动宪法、民法典宣传教育全覆盖,将宪法、民法典学习宣传与服务群众日常活动有机结合,深入推动“法律九进+”活动,努力营造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浓厚氛围。三是坚持“深层次”普法。有效整合法治宣传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力量,组建我市“八五”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全市共有“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27人,普法志愿者218人,法治乡村服务队工作者174人,助力我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开展,着力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明目标、抓重点,“三个聚焦”提升法治素养。一是聚焦“关键少数”带动。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着力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贯彻落实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学法计划,明确学习重点,邀请省内外专家专题授课,确保法治讲座的师资水平和学习效果。“八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组织开展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法治讲座及法治培训班5次,受教育人数达到1203人次,参加任前法律考试干部56人次,组织开展“法宣在线”网络学法考试50余次。二是聚焦“青少年”教育。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均落实到位,全市35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全覆盖,青少年犯罪、校园欺凌现象得到预防和减少,依法治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市组织中小学生法治讲座140期,知识竞赛2场次。三是聚焦“法律顾问”服务。“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每名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村(社区)服务8个小时、每季度举办1次法治讲座,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开通农民工工资维权绿色通道,调解处理矛盾纠纷650余起,集中法律顾问资源,为57个村(社)开展了村规民约法制审核。

  ——树典范、谋实效,“三项举措”彰显特色亮点。一是以“法治文化阵地”为载体,增强普法渗透力。在我市唐古拉山镇、郭勒木德镇打造了两处法治文化广场,通过法治文化牌、村规民约墙等载体,为开展普法宣传,弘扬法治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让广场成为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文化的活动场所,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召力。二是以“法治教育基地”为依托,提高普法实效性。充分发挥“青海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作用,组织全市中小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比赛”“法治演讲比赛”“法治知识竞赛”“反腐败漫画比赛”“防止校园欺凌 争做文明学生”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参与学生人数达6万人次。三是以“法治文艺作品”为抓手,提升普法参与率。组织开展普法作品、三微作品征集活动,作品以公益广告、短视频、漫画、三句半、快板为主要形式,共征集到各类普法作品近30件,实现法治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满足社会公众对普法资源的需求。

  奉法者强,明法者进。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抓好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普法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延伸,全面完成“八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为平安格尔木、法治格尔木建设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308/t20230823_1085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