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减纷止息!惠州博罗探索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
来源: 广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8-20 作者:佚名
近年来,惠州市博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优化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调处,在新时代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不断探索创新新模式、新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博罗特色,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构建普法宣传新格局在源头减纷止息
善治从普法开始。在群众心中撒播法的种子,全面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是矛盾预防调处化解的“催化剂”,是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助推器。
“我姓‘董’,名‘法’。像我的名字一样,我可是一个知法懂法的人,在生活中也遇到一些奇遇记……”自2022年以来,在博罗县,各乡村大喇叭都会在固定时间段播放普法音频《“董”法奇遇记》。这个有剧情、有故事、生动活泼的普法小剧场,深受群众喜欢。这部普法广播剧通过人物“董法”的打工经历,以案说法,使普法宣传不仅让群众听得明,还越来越爱听。2022年,“普法音频《‘董’法奇遇记》”还获评“惠州市十大普法创新项目”。
普法音频《“董”法奇遇记》
近年来,博罗县积极探索全媒体普法模式,创新制作普法音频《“董”法奇遇记》、以案释法栏目《学法微讲堂》、工伤保险小剧场《我想有把保障伞》等,通过微信朋友圈分区域分时段精准推送法律知识,不断提升普法宣传的覆盖面、精准性,形成了具有博罗特色的普法宣传矩阵,有效助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源头化解。
据统计,2022年以来,制作普法音频《“董”法奇遇记》15期、以案释法栏目《学法微讲堂》13期、工伤保险小剧场《我想有把保障伞》2期,通过线上精准推送的普法信息曝光量累计达72万人次,广泛宣传矛盾纠纷预防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群众思想认识和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凝聚调解力量村(社区)法律顾问坐班服务群众
乡村善治,需要公共法律服务的支持。博罗县持续深化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各镇街实际,探索创新村(社区)法律顾问履职方式,以律所团队服务方式,安排村(社区)法律顾问每周固定若干个工作日到镇街综治中心坐班“问诊”,面对面为来访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诉讼指导、法律援助或直接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
今年4月,苏某的丈夫张某在工地因身体原因突发心肌梗塞后死亡。苏某向博罗县湖镇镇综治中心求助,希望帮助协调雇主作出经济补偿。当事人双方因金额问题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在调解的过程中,湖镇镇的村(社区)法律顾问何蓉儿从法律角度跟苏某分析了案情,阐述了调解与诉讼的利弊。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村(社区)法律顾问镇街坐班服务群众
服务基层,一线解忧。村(社区)法律顾问坐班为群众解决一个个“急难愁盼”。据统计,2023年探索实施以来,全县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接待群众总数1700余人,参与人民调解案件150余宗,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300余次,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时,探索实施“一镇(街道)一村(社区)法律顾问团队服务”“村(社区)法律顾问+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传帮带等工作模式,打破了原有各村(社区)顾问律师单打独斗的局面,进一步凝聚了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基层法治力量,法律服务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大大提升。2023年以来,全县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出具法律意见书等法律服务6200余件次,法律明白人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300余件次。
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探索联动新机制、新路子
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需要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今年4月,博罗县积极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根据司法所调解能力强、派出所威慑力强、律师事务所专业能力强这些特点和优势,探索建立了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并在罗阳街道金城派出所内设立全市首个“三所联动”法律援助工作室。该工作室主要为辖区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服务,以及调处化解公安机关排查发现、群众报警受理和群众主动要求的民间纠纷和适用调解处理的治安案件纠纷等。自该工作室运作以来,累计处理来电咨询案件、群众申请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等26宗。《探索“三所联动”机制,形成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合力》获评“惠州市十大公共法律服务创新项目”。
设立全市首个“三所联动”法律援助工作室
值得关注的还有,为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博罗县不断整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资源力量,构建了多元化解纠纷“共同体”。2022年12月,县人民法院与县司法局共同揭牌成立了“联合调解工作室”,建立了由52名特邀调解员、16名兼职法官助理组成且覆盖全县基层法庭的诉源治理人才库。自建立联合调解工作室以来,特邀调解员在法院的委派下参与诉前联调工作,已参与诉前调解案件6053宗。以“联合调解工作室”为平台,县人民法院不断将司法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交通事故联合调解工作室于2023年4月揭牌,通过探索打造“无讼村居”、创建“无讼景区”、设立园区专班等方式,力争将小微纠纷化解在老百姓“家门口”、化解在诉讼前端。同时,县司法局联合县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推动完成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经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不仅快速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还节约了司法资源,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县人民法院与县司法局共同揭牌成立了“联合调解工作室”
开发“治欠薪”智慧新平台让农民工不忧“薪”
维护劳动者工资报酬权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不仅体现社会治理水平,更关乎万千家庭生计。从根源上解决欠薪问题,社会治理中亟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源头治理、重心下移已成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博罗县将科技元素融入社会治理,针对多发易发的工地欠薪问题,于2021年底开发了“治欠薪”信息化监管平台,并在罗阳街道试点探索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多部门协同治理的防欠薪机制,通过掌握项目工地架构、实时监控工地打卡、监控工人劳务合同、检测工资发放情况、监控落实政策法规情况等5大监管平台功能,实现了在建房地产项目工人工资发放的数字化监管、全过程监控。
自平台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2022年全年罗阳街道辖区内拖欠农民工劳资纠纷案件同比2021年下降86%,2023年上半年同比2022年下降10%,实现了被动“清欠”向主动“防欠”转变,有效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sft.gd.gov.cn/sfw/xwdt/sfxz/content/post_42352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