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法治护航碧水蓝天——兴义市依法打好万峰湖污染防治攻坚战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7-09 作者:佚名

  万峰湖,系1991年1月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天生桥电站建成投产后蓄水形成,水面达816平方公里,位居全国五大淡水湖之列,享有“万峰之湖,西南之最,南国风光,山水画卷”之美誉,是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经一段时期,随着万峰湖养殖业、钓鱼业、旅游业的发展,网箱养鱼、钓鱼棚、水上餐厅、水上超市等水上浮动设施泛滥,导致湖面污染源增多,生态急剧恶化,水质遭到严重破坏,多次发生大面积死鱼现象。生态恶化的警钟,一次又一次敲响!万峰湖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2016年万峰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兴义市始终坚持做到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治理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取得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胜利,如今的万峰湖湖面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美不胜收,水质稳定达到国家III类标准。

  

  法治宣传为先

  破解思想难题

  “汽油就在我的棚子里,大不了同归于尽!”2017年8月31日,执法人员在依法拆除渔民李某某的钓鱼棚时他对工作组成员所说的话。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像李某某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因为养鱼是他们的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是他们熟悉的一个收入渠道,沿湖渔民的思想,自然是不愿意拆。攻坚之难,难在解决渔民的思想顽疾。

  为此,州、市两级司法行政部门共同组建“万峰湖环境整治法律服务室”,由司法行政部门人员及10名律师组成专业法律服务团队,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余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读本3000余册,参与群众座谈、调处会议8场次,参与专项整治活动3次,接受群众咨询服务80余人次。同时,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抽调各级执法人员、领导干部100余人会同乡镇干部组成法治宣传小分队,进村入户,积极宣传政策法规,耐心释法,向养殖户讲生态、讲法治、讲责任,谈危害、谈整治、谈转型,加强沟通交流,经过无数次的工作和思想动员,养殖户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从最开始的抱团对抗,不理解不支持,到最后主动的拆除违法网箱、钓鱼棚,配合政府工作,为万峰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思想基础。

  

  依法行政为要

  破解执法难题

  “万峰湖污染治理从2008年就开始了,但就是干不下来,湖面太大、涉及的违法事项较多,理不清楚!”兴义市人大副主任钟世友2016年刚接手万峰湖综合整治工作时感慨道。执法事项多、执法力量和执法机构分散、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畅是历次万峰湖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让一次次的违法行为往复出现,得不到彻底根治。

  为破解这一难题,兴义市成立了万峰湖综合治理指挥部,下设“清源”“清网”“清岸”“清违”等四个工作行动队。从环保、交通、农业、综执、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抽调执法骨干组成综合执法队伍,由综合整治指挥部统一调度,开展联合执法,出动执法船3500余艘(次),执法人员3万余人(次),共依法整治养殖网箱4301469㎡,拆解管理棚2612个、钓鱼棚1227个,水上餐厅(超市)13个,造船厂3个,劝导上岸38家水上餐厅和购物店,彻底清除了附着在湖面的污染源。同时在万峰湖渔港码头正式成了兴义市公安局生态环境安全保护大队以及贵州省第一个水上治安派出所——兴义市公安局水上治安派出所及水上游动警务室,形成水上派出所与五个沿湖乡镇派出所统一协调,共同推进新的水上警务模式,既有效配合了开展水面行政执法,又有力强化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整治以来,配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执法4200人次,接收的行政执法移送案件20件,刑事立案调查74人,通过严厉打击,有效震慑了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分子,斩断非法捕捞利益链条,切实维护水生态环境安全,进一步理顺了环境治理执法司法体制,维护了万峰湖整治期间的社会治安稳定。

  

  司法机制为盾

  破解保护难题

  “为什么那边还有网箱?”兴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英在督查万峰湖整治成果时问到。万峰湖水域宽广,流经黔滇桂三省五县市,环境治理面临着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兴义市检察院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2019年12月,最高检决定对万峰湖流域跨省(区)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立案调查,这是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公益诉讼案件。在最高检的督促下,广西百色、贵州黔西南、云南曲靖三省五县密切协作,依法履行职责,万峰湖湖面非法养殖等可视污染类问题彻底解决。截至目前,兴义市检察院共受理了破坏万峰湖生态环境刑事案件共71件104人,提起公诉35件13人。受理涉万峰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2件,发出检察建议12件,并与贵州安龙县、广西隆林县建立了跨区域公益诉讼长效协作机制。另外,兴义市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保护法庭,对涉及环境资源类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成立生态修复基地,抓好“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恢复性司法裁判的执行,达到司法修复生态环境的效果。截至目前,受理了环资类刑事案件共67件,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21名被告人因非法捕捞水产品被判处购买6万余尾鱼苗进行增殖流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兴义市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做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法治保障万峰湖山长青、水长绿。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307/t20230707_807195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