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聚焦“三个调”构建基层调解服务体系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6-18 作者:佚名
南明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让群众“方便调”“愿意调”“高效调”的目标,积极构建便捷化、亲和化、专业化基层调解服务体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22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各类案件8041件,调解成功7404件,成功率92.07%,涉及金额约4.56亿元。
一是打造家门口调解平台,让群众“方便调”。构建“1+5+20+N”的人民调解组织架构,以花果园联动调解中心1个示范带动点及全区20个乡(街道)联动调解中心辐射点,重点打造南明区民商事案件调解中心、公证调解室、南明区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全省首家民商事案件律师事务所调处工作站、贵州省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条调解线,形成N个村(居)调解委员会调解面,构建“点、线、面”共同发力的全域调解网络。除此之外,打造15分钟法治便民服务圈,积极推进“枫桥式”司法所建设,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划拨改建、整合综治资源、长期租赁等方式,完成辖区22个司法所项目建设,确保每个司法所均具备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远程视频会见等服务的条件。
二是加强链条式调解服务,让群众“愿意调”。发挥分散在各岗位、村居的兼职调解员作用,加强排查走访工作,及时捕捉矛盾纠纷第一信号,主动出击,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对于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首先由调解员调处,调处不成或案情复杂确有需要时,再由司法局进行分流,指派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进行调处,并将调处情况及结果及时反馈推送组织或部门,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讼外。同时,通过设点宣传、微信推送、发放资料、上门入户等方式,普及人民调解“无门槛、不收费、软化解、有效力、可执行、低风险”的六大优势,切实提升辖区居民选择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的意愿。
三是组建聚合化调解力量,让群众“高效调”。发挥各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屏障作用,以“中心+工作室”的模式,设立访调、警调、道路交通调解、诉前调解、物业纠纷调解、劳动纠纷调解、家事纠纷调解等七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及时化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针对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加强与综治、公安等部门联动,做好诉调、访调、警调等对接,精准发力,提高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安排贵阳市衡律公证处入驻南明区人民法院,参与诉源治理及执行辅助事务工作,推动社会调处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与贵阳仲裁委员会联动,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与仲裁确认衔接机制,打破人民调解协议仲裁确认的壁垒,确保当事人双方达成的协议通过仲裁确认可执行。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306/t20230616_8031468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