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积极探索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5-07 作者:佚名
通辽市司法局积极引导律师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公益法律服务工作。
紧盯目标人群
规范化构建公益服务“专区”
开展公益普法进乡村活动,组织律师主动担任村(居)法律顾问。落实公益普法进社区活动,鼓励全市律师担任普法志愿者、法治辅导员,成立律师普法讲师团。开展公益普法进企业活动,组织专业律师深入各地区乡镇(街道)民营企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2022年以来,全市律师普法讲师团进村居、企业开展公益普法讲座255余场次,受众人数达3万余人。
拓展服务领域
多元化延伸公益服务“触角”
建立公益法律服务清单,优先为城乡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职能作用,通过律师与嘎查村结对,为村委会及村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普法宣传。提供公益性律师调解服务,协助党政机关开展信访接待等。2022年以来,律师参与调解案件2315件。
创新服务方式
系统化提升公益服务“供给”
律师积极参与“万名律师进乡村”系列活动,以案例讲解、现场法律咨询等形式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截至目前,律师参与“万名律师进乡村”系列活动3700余场次,接待群众咨询11100余人次。通过建立公益法律服务联络群,每天发布典型案例和律师专业分析等内容,在线进行专业解答,实现对全市2561个嘎查村的有形覆盖全面转向有效覆盖。
增强工作实效
均等化推进公益服务“落地”
打造“党建+公益”律师服务体系,开展助力营商环境“法治化”、实现公益法律服务“零距离”、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等工作,构筑“均等普惠链接式”的服务网络。不断发展公益法律服务机构和公益律师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研讨交流活动,鼓励、支持青年律师、实习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2022年以来,全市826名专职律师年公益法律服务时长累计46112小时,人均55.8小时以上。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原文链接:http://sft.nmg.gov.cn/sfyw/jcgzdt/202305/t20230504_23058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