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国字号”司法所 服务有温度

来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4-05 作者:佚名

  

      邻里之间有矛盾就找调解员,双方握手言和;遇到法律问题不用愁,视频就能与律师面对面;“法治课堂”进乡村,场场生动接地气。

  

  

      2月21日,达勒特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为当事人调解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这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达勒特镇司法所获得“国字号”荣誉的秘诀。2月21日,记者在该司法所看到,2021年10月,达勒特镇司法所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称号,2022年6月,该所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两年相继获得两个“国字号”荣誉,达勒特镇司法所是如何做到的?

  

     当好纠纷“调解员”

      “都是邻居,冤家宜解不宜结,咱们各让一步吧!”

  

      “行,远亲不如近邻,我愿意让步。”

  

      2月21日下午,在达勒特镇达勒特村人民调解室内,该村党支部书记、调委会主任李观建正在调解一起因地边界引发的纠纷。在充分了解双方的问题后,李观建与当事人沟通,纠纷得以化解。

  

      李观建有30年的调解经验,曾担任村干部,他对村里的事很清楚,加上处事公正,在当地颇有威望。李观建说:“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我的责任和义务,看到当事人满意,我也高兴。”

  

      他坦言,调解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让双方感受到法律的公正。

  

      人民调解工作连的是千家万户,解的是百姓烦忧。能依法就地化解纠纷的背后是达勒特镇司法所苦练内功的结果。

  

      达勒特镇共有20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6万余人。结合该镇产业发展的情况,达勒特镇司法所联合综治、信访、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多部门,强化诉调、警调、访调衔接机制,增强矛盾风险预警防范能力,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达勒特镇司法所所长张恒星说:“我们推行市、乡镇、村‘三级联调’,在各村(社区)建立调解委员会,专门成立了镇级矛盾纠纷调解化解中心,使调解质效有了很大提升。”

  

      近两年来,达勒特镇司法所共调处矛盾纠纷500余件,结案率100%,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万余元,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扎根。

  

  

      1月,达勒特镇司法所开展送法进乡村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做好“法治参谋”

      在达勒特镇,大家有一个共识:有法律问题要咨询、矛盾纠纷要调解、文件合同要审查时,都会到达勒特镇司法所求助。

  

      2021年,为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盘活棉花种植优势资源,推动产权制度改革,让村集体、村民和脱贫户受益,达勒特镇提出银博棉业“混改”项目,张恒星和司法所法律顾问聂迟全程参与。

  

      2021年6月,达勒特镇都图敖博村、达勒特西村、达勒特村、夹河子村和巴润古尔村,与博乐市阳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银博棉业原股东达成了股权收购协议,使银博棉业股权由“个体”转变为“国有企业+村集体”。

  

      “收购协议怎么定?股权怎么分?每一次会议,每一份合同,我们都仔细审核,这些都事关群众利益,马虎不得。”张恒星说。

  

      达勒特镇司法所当好“法治参谋”作用日益彰显。

  

      在基层治理工作中,达勒特镇司法所立足辖区实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把法律送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为增强职工法治意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达勒特镇司法所干警常到镇上企业,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活动。

  

      “司法所经常到我们公司宣传劳动合同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知识,对我们帮助很大。”博乐市银丰棉花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张秀政说。

  

      在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法律法规的同时,达勒特镇司法所也全力当好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和企业依法经营的好参谋、好帮手,严把工程建设、经营购销等合同合法性审查关。

  

      “司法所曾帮我们草拟、审查了许多合同,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法律建议,避免了经济损失。”博州兴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许兴旺告诉记者。

  

      2022年以来,达勒特镇司法所为该镇党委政府及辖区企业草拟审查合同30余份。

  

  

      2022年10月,达勒特镇司法所联合当地派出所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受访单位供图

  

      做公共法律“服务员”

      “遗产公证、司法鉴定……问题说清楚,矛盾全解开,司法所帮我解决了一件大事!”2月初,达勒特镇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化解了一起继承纠纷,当事人王某连连赞叹。

  

      走进达勒特镇司法所,映入眼帘的是该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里面设有公证协办点、法律援助工作站、仲裁业务联系点、行政复议咨询点、行政执法意见收集点和立法民意采集点等窗口,同时,还建立了法官工作室和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群众烦心事。

  

      1月中旬,王某到司法所求助称,2022年8月,他和8名工友在达勒特镇一家轧花厂工作,其与该厂负责人许某约定,工作完成后一次性结算工资。2022年12月工作完成后,王某等8人并未拿到劳务报酬。1月初,王某等8人多次找许某索要劳务报酬,许某表示公司未结账,没钱支付。

  

      接到诉求后,达勒特镇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员会同法官工作室法官一同前往轧花厂进行调解。调解人员向许某讲解了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并通过以案释法,让许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随后,王某等8人拿到了劳务报酬。

  

      为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法律需求,达勒特镇司法所在“坐诊”的同时,开拓“出诊”业务。该所通过上街普法、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开展送法活动,不断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老百姓学好法、用好法,切实将法治宣传触角延伸至基层。

  

      为当好公共法律“服务员”,达勒特镇司法所将法律服务关口前移,依托辖区内20个公共法律服务室打造“乡村半小时”法律服务半径,并统一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点的标识、指引,加强公共法律服务队伍。

  

      “接下来,我们将以司法所为平台继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提升法律服务质量,使群众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达勒特镇党委副书记、政法书记王军说。

  

  

  


原文链接:http://sft.xinjiang.gov.cn/xjsft/dffz/202303/9561ba2a04fd4daa896c885d074e5a2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