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周末读书|一根由神奇到神圣的棍子

来源: 山东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2-03 作者:佚名

  我们中国最原始的计时工具,是一根棍子,学名叫“表”。

  棍子被垂直竖立在地面上,立竿见影,“光阴”被捕捉到了。“光阴”这个词的本义是光的影子,先民们通过观测计量影子的位移,把“时”区分出“间隔”,“时间”的概念产生了。大自然中的时,本来是无间的,一切都那么混混汩汩存在着。“天地未剖,阴阳未判,四时未分,万物未生,汪然平静,寂然清澄,莫见其形”(《淮南子·俶真训》)。这根棍子立在地面之后,人们的生活轨迹清晰起来,有了时间,也开始有了历史。

  对时间的发现,是人类认知天地最重要的突破口,是由动物到人的最华丽转身。先民们用智慧把自己从普通动物中完全剥离出来。据科学史家判断,这个时期是公元前6500的伏羲时代。

  我们今天手上戴的,墙上挂的,地上摆设的,叫表,钟表,它们的祖先就是那根棍子。有序跳动的秒针,就是对光影位移的生动临摹。

  光阴是被一寸一寸捕捉到的,这个过程,既缓慢又漫长。

  先民们观测太阳,也观测月亮。太阳出没和月亮盈亏是捕捉“时间”的两个基本点,并由此发现了天地运行的轮回规律,日、月、季、年这些概念逐一被获取到。昼夜交替为“一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一月”。

  四季的发现与定位要晚一千多年,已到了神农氏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前后。神农氏与炎帝一脉相承,之后是黄帝,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国人的大历史由此开启。“乃至神农,黄帝,剖判大宗,窍领天地。”首先被认识到的是春秋两个季节。这一时期,火已经被广泛使用,并且辨识出一些草药,初步认识到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的区别。农耕生产是这一阶段最时尚的生活方式,春种秋收,把农作物的果实带回家里,烹调出“家常饭”,告别“打野食”的日子,进入“想吃什么种植什么”的新常态,人们开始尝试着主宰自己的命运。

  在对日月运行的细致观测中,人们锁定了春分和秋分,它们是指太阳投在地面的光影长度相同,白天和黑夜均分,先民把这种情况叫“日夜分”。接下来,又锁定了冬至和夏至,“至”,不是来到的意思,而是达到极点。冬至,投在地面的光影最长;夏至,投在地面的光影最短。对春夏秋冬四个节点的认定,是在神农氏时代完成的,而对四个季节变化规律的整体认知,已到了尧时代,约公元前2100年前后。这一时期,观测天象,以及计时的工具都有了科学的进步和提升,并且成立了观测天象的专职机构,任命重臣担任主官。

  春夏秋冬,再加上天和地,被先民称为“六度”,最初的标准和原则形成了。中国的历史,后来以“春秋”为别名,不仅因为孔子著的那部史书,还在于先民传习下来的对“春秋”两季的认知理念:春为规,秋为矩,历史是给人世间树立规矩的。

  

  

  图书简介

  这些文字来自一本历史散文作品集——《中国人的大局观》。该书于2022年9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作者穆涛,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有《俯仰由他》《看左手》《先前的风气》《放心集》等作品,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

  读者心得

  读史可见天地,可见众生,可见自己。

  《中国人的大局观》是作者多年来系统研究先秦两汉历史的最新成果,用流畅的语言,在常识层面与当代读者分享历史智慧,展示文化之美,借先秦两汉之风,吹拂时代襟怀,用如水般潇洒的语言讲述历史故事,探索岁月之痕。

  该书以《诗经》《尚书》《史记》《礼记》《汉书》《春秋》等典籍为底本,对照当今,鞭辟入里又幽默风趣地阐释着传统文化常识,全方位地展示深植于中国人内里的文化气质,同时结合一些社会问题,呈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

  作者带领读者走进经典,重新认识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文化,天地四时、家国天下,结合字形字义、民风民俗来理解节气时令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由时间计量到节令历法,从天象观测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物切入,逐步贯通,把零散的知识连成一条线、汇成一张网,帮助读者了解历史的源流、文化的逻辑。

  书中处处闪现着中国智慧。作者分析“庖丁解牛”的故事,提出文章要写得中肯,把握规律之外,关键在磨砺的过程,由汉代察举制谈及科举考试,认为经典研读对官员是很好的知识和能力训练,推动形成了中国人重视读书的传统,从而为“书香中国”建设找到历史依据。

  作者擅长抓住历史细节阐发历史文化内涵。指出《越绝书》“以玉为兵”的记载,不仅讲述了古代兵器的演变历史,也包含着止戈为武的大国智慧。

  


原文链接:http://sft.shandong.gov.cn/articles/ch04361/202301/aeb8fcd1-86cc-4181-a171-91a7220ee28b.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