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司法连线】“爱管事”的小张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3-01-07 作者:佚名

“爱管事”的小张

  人物名片:

  张飞,男,199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池州市东至县司法局香隅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15年,获评池州市“优秀大学生村官”。

  一声声“小张”,是群众对他的信任与认可。稳健的步伐、坚定的眼神、自信的微笑,张飞用双脚丈量着香隅的土地,用真情维护着香隅的和谐,他用热心、耐心和暖心换群众的安心,受到辖区百姓一致称赞,其所在的司法所也于今年被续评为省级示范司法所。

  敢于作为善谋事

  香隅镇坐落于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东至县经济发展前沿阵地,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工伤事故等矛盾纠纷难免发生。每次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发生,张飞都会主动请缨参与化解,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他有着一副“热心肠”,家庭邻里之间难断的“家务事”,他知道后都会第一时间冲上去管一管。

  近年来,张飞累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1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在他的带动下,辖区各级调解组织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哪里有群众的需要,哪里就会有“小张”的身影,他以实际行动践行调解“不打烊”的承诺。“不为别的,就为了对得起群众的这份信任。”

  满腔热情干成事

  基层矛盾纠纷主体多元、类型多元、诉求多元,许多矛盾在他的热情解答中消除,许多纠纷在他的耐心调解下言和。

  2021年12月,75岁高龄的姜某委托女儿来到司法所申请调解。八年前,姜某与他人在山场葬坟产生了纠纷,随后不久姜某丈夫也因此事郁郁而终,这些年纠纷一直未能彻底解决,成了姜某的心结。张飞获悉这一情况后,分别与当事双方见面了解详情,并走访邻里收集资料,厘清了矛盾产生的根源,再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处,先后组织了10余次的单独交谈和3次集中调解,当事双方冰封的心逐渐被张飞的真诚所融化,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看到困扰老人多年的心结顺利解开,我的付出没有白费。”张飞笑着感慨道。

  化解难题不避事

  “有时一个微笑,一杯热茶,老百姓的怨气就已经消了一大半了。”张飞对每一位来访的群众都是笑脸相迎,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先喝口水,消消气,有什么事情慢慢说”。他坚信,通过换位思考可以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再复杂的矛盾纠纷都会迎刃而解。

  “张所长,你无论如何都要帮帮我们啊!”2022年元旦假期刚结束,张飞就接到村民陈某某家人的电话,对方情绪非常激动,反映陈某某在工地务工时不慎从高处摔落,虽经抢救却没有挽回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一家人六神无主不知该如何处理。

  张飞了解到陈某某常年受雇于福建省泉州市某工程有限公司,从事钢结构施工,便与当地村干部共同赶往事发地,为陈某某家属争取合法权益。经过一周的不懈努力,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

  服务百姓,广阔的基层必然大有作为。这是张飞铭记在心的信念,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表达着对司法行政事业的忠诚。“爱管事”的小张

做新时代政府决策护航人

  人物名片:

  张锐,男,1987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合肥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处副处长。

  所获荣誉:

  2015年,被合肥市政府评为“合肥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2020年,被省司法厅评为“疫情防控先进个人”。

  合肥市“暖民心”十项行动方案出台的背后,有他逐字逐句修改拟定的付出;比亚迪合肥项目顺利落户的背后,有他把好关献好策。从事合法性审查十余年,张锐先后完成了1000余件文件、事务的审查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严谨细致是他的习惯

  “合法性审查如何为政府决策保驾护航?法治如何保障经济社会生活发展?”张锐始终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思考去工作。

  合法性审查是政府行政决策事项的前置性审查把关,是保障政府依法决策、推动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工作之初,他就从合法性审查工作的本质入手,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真正做政府决策的“护航人”。

  面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合同审查、国有资产运营风险防控、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等,他不断精研业务知识,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法律角度对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法律意见建议,送审文稿从上位法依据到具体文字表述,即使是容易被忽略的小问题,也都难逃他的“火眼金睛”。

  创新探索是他的态度

  在投资促进工作中,他积极参与多个环节,利用专业优势,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决策风险,确保项目投资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为项目成功运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他将处理疑难复杂涉法问题当成一种考验,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每一个问题吃透、琢磨明白、解决到位。

  张锐不断开拓优化合法性审查的工作方式,建立信息化审查模式,依托市法制监督平台构建上下贯通、覆盖县区的审查工作系统,实现对规范性文件报审、报备等工作一站式和全方位管理;探索多维度审查方法,对影响面广、情况复杂、关注度高的审查事项,采取“书面审+外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审查;注重智囊团作用发挥,结合工作特点和行业需求,整合力量、提升能力,有效发挥专家学者、骨干律师的协助审查作用。

  担当奉献是他的美德

  2020年疫情突发,张锐第一时间报名下沉值守工作,来到合肥市瑶海区红旗社区。在了解到该社区缺少男同志守夜班的情况,他主动选择了报名参加晚7点至早7点的夜班值守工作。

  近三年来,张锐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多次冲在疫情防控一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合肥多个高速道口、瑶海区城东街道唐桥社区、庐阳区金谷园菜市场等都留下了他值班的身影。今年国庆后,合肥瑶海区出现多个确诊病例,张锐再次下沉社区一线。

  巧合的是,他又一次来到了三年前值守的红旗社区。三年前的冬天,他顶风冒雪在这里值守;三年后,他每天6点半来到社区,忙着登记核酸信息和发放物资,透过防护服,还是有小区居民认出了他:“小伙子,又是你呀!”

以法为绳串起回归路

  人物名片:

  任清杰,男,1980年生,中共党员,现任淮北市相山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所获荣誉:

  2018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2019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称号;

  2021年,被淮北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淮北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任清杰曾长期奋战在社区矫正战线,他深知社区矫正工作责任重大,面临风险挑战,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为建设“平安相山”“法治相山”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强本领心中有数不慌乱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提升业务能力,任清杰努力钻研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对全区的社区矫正状况进行仔细分析,摸清社区矫正对象底数,以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核心,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径。

  他在工作中形成了“四抓一督查”的工作模式,通过抓档案、抓台账、抓常规、抓创新和每月一次督查通报,着力规范工作流程,落实监管责任,不断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困难问题,他协调民政部门为31名贫困社区矫正对象落实了低保政策,积极协调开发区、人社局等部门组织举办就业推介会20多场,开展创业培训30余场次,先后推介43名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帮助9名社区矫正对象自主创业。

  严监管心中有责不懈怠

  自2020年7月1日起《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对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任清杰把社区矫正监管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经常深入到各司法所,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分析研判予以解决。

  一次,某监狱紧急移交一名保外就医人员,需要办理交接。任清杰不得不离开病危的爷爷,迅速带领同事赶到现场,一直忙到凌晨1点,没能及时赶回去见爷爷最后一面,留下了莫大的遗憾。

  自任清杰主抓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相山区未发生社区矫正安全事故,实现了安全稳定。相山区先后被评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省社区矫正工作示范区”,相山区社区矫正中心被评为“省级先进社区矫正中心”。

  重帮扶心中有爱不抛弃

  “当一个人的人生沾染污点时,我希望看到的是他擦掉污点,继续前行,不愿看到他的污点放大;当一个人的人生误入歧途时,我希望看到的是他认清航向,重新出发,不愿看到他的再次偏离。”任清杰在督促社区矫正对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的同时,努力践行“三不”原则:对社区矫正对象生活中不嫌弃、思想上不放弃、政策上不歧视,力争用诚心打动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

  在校学生张某和李某因盗窃被宣告缓刑,矫正初期,两人情绪一度低至谷底,害怕人际交往。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针对两人心智未成熟、法律意识淡薄、物质占有欲强等特点,任清杰对症下药,定期到她们家中走访谈心,并安排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某和李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解了家人的苦心,消费行为得到纠正和改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升,最终顺利解矫并完成学业。

青春银铃奏出和谐乐章

  人物名片:

  李夏薇,女,1987年生,现任黄山市黟县司法局渔亭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20年,被省司法厅授予“防汛救灾成绩突出个人”称号;

  2021年,获黄山市“政法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2022年,获黄山市“十大优秀政法干警”称号。

  青春像一只银铃,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不断发出悦耳的声响。李夏薇,这名“80后”司法所长,行进在基层司法行政的舞台上,奏出一曲群众安心的“和谐之歌”,让属于她的那朵青春之花美丽绽放。

  用真心书写实干篇章

  “司法所的工作很琐碎,有时候觉得特别累,但也很值得。”渔亭镇位于黟县、祁门县和休宁县三县交界处,是黟县的南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问题的多样性。

  2020年7月6日至7日,渔亭镇出现大暴雨。李夏薇第一时间前往包保村组,及时查看汛情、险情,逐户摸排受灾情况。村民谢某某上了年纪,和瘫痪在床的老伴相伴。看着瓢泼大雨,李夏薇担心两位老人的安全,入村第一站便来到两位老人居住的平房,查看住房安全情况。

  当满身泥泞的李夏薇出现在谢某某家门口,谢某某连声说:“下这么大的雨,你还惦记着我们。幸亏上次你来看我们的时候,把我这房子的情况跟村里讲了,前段时间村里找人把漏水的地方修好了。不然,我的房子恐怕顶不住这么大的雨!”看到老人安全无虞,李夏薇暂时放下心来,她叮嘱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情况及时与她联系。

  出真力挥洒为民情怀

  自2019年担任渔亭司法所负责人以来,李夏薇主动参与和指导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0余件,为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农民工等困难弱势群体,提供暖心的法律援助服务,挽回经济损失达300余万元。

  村民查某某因与他人发生山场界线纠纷,向司法所求助。李夏薇收到调解申请后,立即与相关职能部门梳理案情。该起山场纠纷涉及人数多,且时间久远,法律关系复杂。李夏薇从案件本质进行剖析,归纳案件争议焦点,融情于法,在历经一年多耐心细致的讲解开导和沟通协调下,终于让各方当事人放下成见,放低姿态,各自作出退让,达成一致意见。至此,查某某和多方当事人30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冰释前嫌,各方当事人对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动真情传递法治能量

  李夏薇始终坚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她沉稳练达、不事张扬,踏实肯干、严谨细致,体现出一名优秀司法干警应有的素质。

  2020年春节,疫情来势汹汹,她立足岗位不惧风险,对辖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每日执法核查、对全镇刑满释放安置帮教对象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做好疫情防控普法宣传,连续在岗27天。

  她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用柔弱的肩膀担起责任,向社会传递法治正能量;用温馨的话语关爱的行动,传递司法为民的真挚情怀;既能耐心倾听解民忧、也能春风化雨促调解;她用新时代“80后”女性特有的气质和风采,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稿件来源:2022年12月29日安徽法制报第501期《司法连线》专版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65846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