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三抓三强”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12-24 作者:佚名
近年来,仁怀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抓领导统筹强示范创建
领导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将其纳入2022年市政府主要工作任务,制定印发了《仁怀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仁怀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等,并相继召开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专题研讨会等会议研究部署、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队伍优化联动。整合依法治市、法治督察调研、法治政府建设等力量,组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专班,专班下设综合调度组、资料收集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四个工作组,专职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责任压实促动。严格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专班工作制度》《专班周例会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党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考核,依法治市办加大督查力度,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现场提问等方式对市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开展了法治政府建设专项检查,对检查结果当场反馈,交办整改,确保创建工作抓细抓实。
抓改革创新强营商环境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坚持简政放权,放管并重、全面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最大限度减少群众往返次数,缩短等候时长、减轻群众负担、构建快捷便利的服务体系。该市关联认领全省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1655项,认领省级、市级事项133项,所有事项实现网办率100%。结合本地办结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规范办事指南和办理模式,压缩事项办理时限,实现时限压缩率82.05%,减少群众企业办事时长。在省级标准化事项收件标准上,梳理减少材料350件,进一步减少群众办事材料。设置全省通办、跨省通办专窗,发布全省通办事项1682项,跨省通办事项837项,落实全国跨省通办事项27项,办理跨省通办业务5600件。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制定印发《仁怀市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仁怀市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优化调整跨部门跨领域集中行政执法权范围,完成市场监管、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任务。加大对各类证明事项清理,凡没有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依据的一律取消,先后制定《仁怀市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仁怀市水、电、气、讯占掘路行政审批实施方案》《仁怀市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讯过户同步办理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进一步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降低获得成本。
建立网格服务机制。围绕规模以上企业开展驻企服务,安排288名领导干部对全市370家规模以上企业、拟入规目标企业及第三产业重点培育入库目标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服务。围绕支柱产业开展企业包保服务,明确669名领导干部对全市1680家白酒生产企业落实结对包保服务。建立“贵人服务”网格化包保工作机制,将所有企业全部纳入乡镇(街道)网格服务,安排1278名网格服务专员对全市2万余家企业落实网格化包保服务。
抓纠纷调解强能力提升
推进行政诉讼案件办理高效化。强化法治思维,着力抓好源头治理、责任监督、综合研判三个方面,努力将行政诉讼败诉率保持在低位。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截至目前,收到复议案件84件,立案处理79件,结案65件。涉及该市开庭审理行政诉讼案件12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数117件,负责人未出庭案件数5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5.9%。
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均等化。有效整合办公阵地、广场、公园、橱窗、电子屏等场所和设施,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示范创建宣传工作,确保示范创建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切实提高公众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目前,全市建成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公园等30余处。精心打造了楠竹林、鹿鸣法治文化公园,水塘法治文化小院,夜郎古法治文化企业,在人流量大、重要场所打造宣传橱窗20余处。
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专项监督为载体,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创新型行政执法建设,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每年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专门法律法规培训2次以上,实现执法人员培训全覆盖,全市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推进人民调解建设专业化。该市选聘专(兼)职调解员1037人,其中专职调解员48人。设立了道路交通、劳动争议、婚姻家庭、商事纠纷、医疗纠纷、物业纠纷、环境污染、旅游纠纷、知识产权纠纷、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综治中心调解工作室等十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和两个人民调解工作室,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效运行。截至目前,共调处矛盾纠纷3838件,调解成功3692件,调解成功率达96.2%。
原文链接:https://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212/t20221223_7770378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