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法律服务结构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报道之二:安徽驱动创新发展“法治引擎”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12-06 作者:佚名
一起纠缠了4年的建设施工合同纠纷,在宿州仲裁委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促成涉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池州市九华公证处上线“典证”区块链电子数据存证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电子数据存证、取证、出证等全流程全天候服务……
一滴水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每一次创新、每一步向前,都彰显出我省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成色更足。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如阳光雨露一般,对市场主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司法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法律服务品质。
“贴身式”服务自贸区建设
“尾款终于到账了,谢谢你们!”10月底,合肥仲裁委员会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仲裁中心工作人员跟踪一起案件的调解协议履行情况,收到来自企业的感谢。
改革风劲,创新潮涌,自贸区承担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其先行先试离不开法律服务护航。为了提供“贴身式”的仲裁服务,2021年6月11日,合肥仲裁委在合肥自贸区挂牌成立了仲裁中心。仲裁中心主要功能是为自贸区内企事业单位等各经济主体,提供仲裁法律宣传、培训和咨询服务,依法解决商事纠纷,积极营造法治化安商营商环境。
自挂牌成立以来,仲裁中心聚焦合肥自贸区需求导向,大胆创新,引入涉外纠纷临时措施、创设紧急仲裁庭制度、确立开放式仲裁员名册,组建专业的仲裁员团队,选聘了180名精通外国语言并拥有丰富专业经验的仲裁员,推出自贸区内仲裁案件节假日庭审“不打烊”“专员驻点”服务机制、“线上线下”双服务模式和“仲裁送法上门”等专项服务,为自贸区企业提供特色仲裁服务。截至目前,共计受理涉及合肥自贸区企业仲裁案件过百起,争议标的额上亿元。
成立自贸区仲裁中心,是我省拓展国际仲裁业务的一项重要尝试。通过不断探索仲裁服务自贸区建设的“安徽经验”,将会给自贸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丰富多样的特色仲裁服务,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
合肥仲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引入与国际接轨的仲裁规则,打造“一站式”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模式,搭建起涉外商事综合法律服务平台。
“公证+”惠企便民有妙招
区块链技术与公证服务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池州市九华公证处公证员会为你解开这套“加法题”。
“典证”区块链电子数据存证平台是九华公证处委托软件公司研发的,可为用户提供电子数据存证、取证、出证等全流程全天候服务,确保获取证据的便捷性、时效性、真实性,有效提高当事人的维权效率。使用该平台取证功能取得的证据数据,会实时上传保存至公证处,同步生成电子数据保管单,公证处可以根据申请对保管的证据数据出具公证书。平台还提供电子保管单验证和电子数据查询功能,即通过输入电子保管单编号可以验证电子保管单是否为本平台出具且出具后未被篡改,或上传存证的电子数据原文件来验证在本平台存证的电子数据是否未被篡改。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经当事人申请,已受理存证记录850多条,出具公证书400余份。
大胆创新的九华公证处是一家合作制公证处。我省现有6家合作制公证处,另外5家分别是合肥市庐州公证处、六安市江淮公证处、芜湖市法信公证处、淮南市正安公证处、铜陵市衡平公证处。
6家合作制公证处自设立以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型业务,已累计办理赋强公证27136件,司法辅助业务49220件,金融公证16294件,知识产权保护6994件,产权保护23092件,服务三农领域64件,涉外公证22918件。比如,江淮公证处设立了“银企业务中心”,为金融机构免费代办抵押登记手续,大大节省了当事人与银行的时间成本。
“全时空”覆盖升级不停息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省深度融合网络、热线和实体三大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不断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
线下,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全省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27个、法律服务工作室1.7万个。
线上,优化12348热线全年无休运营服务,与“12345”热线、110报警电话联动转接,年话务量达70余万通;升级安徽法律服务网,建立店铺3724家,发布法律服务产品2.2万件,将全省124个政府官网、124个电子政务网以及“皖事通”APP、“安徽司法”微信公众号嵌入安徽法律服务网链接,公众可在线咨询法律服务、申请办理法律服务事项。
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后,省司法厅将继续引导全省法律服务行业围绕重大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工作者广泛参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全过程,通过组织法律服务团、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活动等,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律师、公证员等认真做好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健全企业法律顾问、公司律师制度机制,加强法律风险评估。将涉外法律人才纳入省重点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加强应用型、复合型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
稿件来源:2022年12月2日安徽法制报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65530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