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法律援助中心:用实干惠民生暖民心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11-22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法律援助中心在打造“法援惠民生”品牌中优化服务方式,聚焦重点人群,放宽审查标准,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办案质效量,贴心服务困难群众,共援助困难群众3800余人次。
降低门槛宽范围
依法将各地经济困难审查标准放宽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实施告知承诺。对于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赔偿等维权申请,以及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免于审查经济困难状况。
告知承诺减证明
积极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印发《呼伦贝尔市本级保留及推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积极推行“容缺受理”对于诉讼时效即将届满、需要立即采取保全措施以及其他紧急或者特殊案件,可以为当事人先行提供法律服务。1~10月份,共办理经济困难告知事项承诺制法律援助事项402件。
限时服务减环节
加强法援事项办理各环节衔接,缩短办理时限,将法律援助的受理、审批、指派、承办等全部纳入即办件,现有法律援助共5个事项中4个事项实现“马上办”“一次办”,其余1个事项实行承诺办结。目前,法律援助审批期限从原来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全部压缩至60%。实现了“一个窗口、提供一套材料、最多跑一次”的流程优化目标,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远程办理不见面
着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依申请法律援助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办事指南基本要素,用力实现法律援助事项办理在线运行。微信公众号增设“呼司小律”服务模块, 投放法律服务服务自助终端机、远程可视电话、完善“蒙速办”app法律援助业务功能,使用“掌上云法庭”远程参与案件庭审和认罪认罚见证,实现了法律咨询线上“一对一”不间断服务和法律援助线上业务的办理。截至目前,线上累计解答法律咨询200多万人次,线上受理业务162件。
创新模式优路径
一体推进法律援助中心、非诉讼纠纷调处中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融合建设,形成“法援+调解、法援+劳动仲裁”等多种非诉讼纠纷化解方式,实现了速裁速决、息诉促和。着眼于深化劳动争议联手整治,授权律师履行仲裁调解程序,确认出具仲裁调解书,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更优选择。已办理涉劳务纠纷案件316件,涉案金额97.56万元。
绿色通道解民忧
开辟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服务“绿色通道”,符合条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优先办理相关案件。以“法援惠民生”为主题,推出了“关爱残疾人”、“助力农民工”等系列品牌项目,专项活动期间共开展宣传156场次,专题讲座2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截至目前,共办理重点人群法律援助案件948件。
规范服务抓质效
百日攻坚促推案件质量提升,上下联动优化办案标准。坚持精准指导,制定《呼伦贝尔市法律援助案件档案管理办法》,制作会见、阅卷、庭审笔录等参考模板。印发呼伦贝尔市民事诉讼、刑事诉讼、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评分标准,细化案件办理标准和操作程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机制,共评查案件277件。
信息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
原文链接:http://sft.nmg.gov.cn/sfyw/jcgzdt/202211/t20221121_21754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