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海东市司法局“六个强化” 做好新形势下平安建设工作

来源: 青海司法行政网 发布时间:2022-11-22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海东市司法局以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为首任,紧扣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根主线,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制保障等职能作用优势,以“六个强化”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平安海东建设各项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海东、法治海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任务。局党组将平安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重点工作来抓,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各职能科室具体抓,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定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健全责任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的平安建设工作网络。充分发挥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职能,积极服务于全市平安海东建设。

  二是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法治创建工作。高位启动“八五”,召开“八五”普法启动会,制定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和“八五”普法规划任务分工方案等文件。聚焦普法重点,深入开展“法律九进”活动,注重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大力宣传国家的基本法律,组织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 法治宣传海东行”文艺演出、法治宣传“三个一”、青春与法同行等活动。坚持普治融合,深入开展法治县(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校园、法治寺院等创建活动。

  三是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职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组织开展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等宣传活动,开展多元化的法律服务,积极引导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行政立法、行政应诉、行政复议、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法律事务和公益法律服务。全面落实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逐步放宽经济困难标准,使更多低收入人群能及时享受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在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强化法律服务工作,积极服务平安海东建设。强化政治意识,提高律师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律师积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同时,积极整合全市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才,签订法律服务协议书,实现了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普惠优质均等的法律服务提供法治保障。并强化公证管理,围绕中心工作在征地拆迁、违章建筑拆除、环境整治证据保全、安置现场抽号监督及重点工程建设中公证发挥了法律保障作用,推动经济发展进程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公证法律援助力度,充分发挥公证工作止息纷争和预防的作用,开通绿色通道为老弱病残提供上门服务,让困难弱势群体免费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证服务。

  五是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强化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积极打造优秀人民调解员个人品牌调解室,全市现有调解工作室10个,其中矛调中心6个,实现了调解质量和数量“双提升”。积极引导广大人民调解员扩展排查渠道,多部门联动、多人员联排,利用网格员、信息员、协警员等乡熟地熟人熟的工作优势,做到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化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有效地预防民间矛盾的激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六是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助推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为确保党的二十大期间社会大局稳定,组织召开全市平安建设重点人群专项组工作会议,对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浪乞讨人员、重点青少年群体、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六类重点人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对辖区内涉藏、涉疆、涉邪等重点人员开展了全面细致的拉网式排查,按照“三清楚”“四掌握”“五帮助”“六必到”3456工作法,落实帮扶措施,确保不漏管、不失控。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分析研判会议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事项、重点人员开展分析研判。开展隐患排查专项行动,联合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执法监督检查,杜绝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211/t20221116_9796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