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制报】法治保障赋能合肥营商环境迭代优化
来源: 安徽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11-15 作者:佚名
11月4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2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果,合肥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十。据悉,评价内容包括五项,法治环境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在合肥聚力迈向“五高地一示范”的征程中,法治发挥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法为纲,加强制度设计完善制度框架;以法为盾,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以法为光,让在肥创新创业主体感受“合肥温度”。
夯实制度根基激活“一池春水”
“我的快递啥时能到?”“双十一”电商大促期间,下单的消费者期待着尽快收货,这可忙坏了“快递小哥”。一部政府规章为邮政快递业“忙而不乱”提供制度支撑。11月1日,《合肥市邮政快递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邮政企业、快递企业按照快递服务标准,规范快递经营活动,保障服务质量。
近年来,紧扣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合肥市结合“科创之城”的目标定位,不断加强新业态新经济领域立法,出台了《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若干规定》《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合肥市邮政快递管理办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新业态立法项目占新制定立法项目50%以上。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聚焦快件寄递、外卖配送、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运营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协调协商1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1400余条,找准立法的“最大公约数”。
在做好“加法”的同时,也做好“减法”。对涉及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及时“消肿”“瘦身”,全面清理了市政府520件规范性文件,为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支撑。
“强磁场”的效应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落地生根,合肥各类市场主体总量拔节生长。“十三五”以来,全市市场主体户数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成功迈入市场主体超百万城市行列。至今年8月底,合肥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45万户,是2012年的4.8倍,其中,个体私营企业140万户,是2012年的4.9倍。
规范市场秩序打响“亮剑之战”
3月9日,合肥市瑶海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合肥康安癫痫病研究所附属中医医院在经营场所中张贴悬挂内容为“MDT立体定向神经元修复技术五大特点”“超微创治疗没有手术风险”“诊疗立竿见影”等宣传牌。经查明,当事人未能提供上述宣传内容的依据或证明材料,当事人至今未利用“MDT立体定向神经元修复技术”从事诊疗等经营活动。
当事人的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瑶海区市场监管局依据法律规定,对当事人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构建良好竞争生态,今年,合肥市组织开展了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此次行动聚焦民生和新消费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查处老年人及青少年消费市场、“她经济”消费市场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聚焦重要商品和要素市场中的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查处侵犯商业秘密违法行为、仿冒他人商品名称、包装、装潢及仿冒企业名称字号的混淆行为;聚焦商业营销中的热点问题,查处医药购销、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中介服务机构虚假宣传行为及利用跟帖评论、测评结果等实施商业诋毁行为;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不正当竞争问题,查处直播带货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刷单炒信、口碑营销等违法行为,为新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48件,罚没款236万元。
暖心助企纾困扬起“法治风帆”
今年5月,合肥启动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拿出“真金白银”,集中解决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合同协议履约中存在的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推动公共政策和合同协议依法主动及时全面兑现和履行,提高群众满意度和企业发展信心。专项行动期间做到“三个坚持”:坚持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坚持全面梳理存量问题,坚持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万所联万企”等活动也在同步开展,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实施“订单式”精准送法普法。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律师共实地走访企业300余家,撰写法治体检报告200余份,梳理法律风险点600余个。
在创新奔涌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仲裁机构入驻,推出节假日庭审“不打烊”等特色服务,成立以来受理涉及经开区企业案件54件,争议标的额达1.9亿元。
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下一步,合肥将以“比学赶超”的劲头,锚定更高目标,拿出更实举措,开展营商环境迭代优化专项行动,向着“创建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奋力迈进。
稿件来源:2022年11月11日安徽法制报
原文链接:https://sft.ah.gov.cn/zhzx/mtbd/565207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