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漯河以十大法治项目为抓手 厚植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基础

来源: 河南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10-19 作者:佚名

  2022年,漯河市认真梳理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普法工作重点,以十大法治项目为抓手,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台账化、台账节点化,明确项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细化措施,精心实施,确保工作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跟踪督导到位、合力汇聚到位,着力实现法治建设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高位谋划推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制度型开放战略指挥部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专班。健全完善工作专班周例会、月讲评、新闻宣传、沟通协调等制度,筑牢工作制度保障。强化顶层设计,印发《漯河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瞄准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一目标,明确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和具体推进举措,定期通报县区、部门创建工作及指标体系完成情况,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政府。

  二、扎实开展“三零”平安单位创建。聚焦“零上访”“零案件”“零事故”精准发力,大力推进“诉源治理”,建立健全诉访调无缝对接机制,推广“民情夜市”等调解方式,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漯河实践。加强信访积案化解抓治旧,切实把各类矛盾隐患化解、终结在市域。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治理,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整改各类隐患7.3万余处。前三季度,全市参与“零上访”创建创建主体41169个,村社区创建达标率为96.23%,企事业单位达标率为99.85%;“零案件”村(社区)实现率92.53%,“零案件”企事业单位实现率99.05%;“零事故”创建主体56166个,村社区创建达标率为99.7%;企事业单位达标率为100%。

  三、扎实做好年度立法工作。积极推进“小切口”立法实践,通过“切小题目、切准特色、切细内容、切实措施”,扎实开展“小快灵”立法,让立法工作更务实、更接地气,发挥地方立法在法治建设中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完成《漯河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漯河市物业管理条例》等立法任务,推进我市地方性法规总量扩容、质量提升,为统筹漯河疫情防控、完善水资源管理、规范物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目前,漯河共拟定12部地方性法规、2部政府规章,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四、开展“阳光司法”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以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导向,利用数字化赋能,实现互联网与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司法新机制,进一步提升阳光司法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常态化水平。加强全面监督,做到规矩用权、科学监权,按照“盯住人”“看住事”的监督要求,盯紧重要部门、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对司法机关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监督。前三季度,全市司法机关共公开各类案件程序性信息6000余件,发布重要案件信息100余条;共组织听证200余件次,公开听证100件次;受理群众信访607件,其中领导办理信访案件143件。

  五、深入推行服务型行政执法。出台《漯河市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以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示范点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创建省级服务型行政执法(标兵)示范点9家,命名市级9家。遴选临颍县、舞阳县作为工作试点,通知强化工作指导、健全制度机制、广泛宣传动员、挖掘典型案例、积极推荐宣传。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 走基层”,全力备战全省服务型行政执法比武,先后组织三轮全市服务型行政执法理论知识测试,参加人数1150余人次。积极优化执法方式,广泛采取行政调解、行政指导、首违不罚等服务型行政执法方式,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执法的认可度逐步提高。

  六、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为解决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出现的名称不标准、内容不规范、结构不合理、语言不准确等问题,审慎制定出台《漯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技术规范》,对规范性文件涉及的名称、结构、适用范围、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行政主管部门、施行日期以及常用词语、标点、数字等内容进行详细规范,对法律责任条款、文件修改与废止等制定技术均进行较为明确的罗列式表述,提供全面详实的操作指引和参考模版,全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水平明显提升。前三季度共审核各类文件35份。

  七、扎实开展“三项制度”提升年活动。出台“三项制度”提升年活动方案,抽调成立六个互查组,采取自查自纠、交叉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组织指导市直及驻漯46家行政执法单位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互查,围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强化审查事前事中事后公开内容,完善规范文字记录和音像记录事项,进一步明确审核机构、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审核责任,认真对照省定“三项制度”工作指标体系,突出工作重点,列明问题清单,梳理短板弱项,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不断提升“三项制度”落实水平。

  八、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督导调研,召开全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执法规范化建设座谈会,听取基层同志对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的意见。认真梳理拟向乡镇(街道)下放的400多项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严格审核把关,按程序提交市政府审议,清楚界定乡镇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做到依法履职尽责。印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运作出台《关于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漯河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各县区开展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即试点开展规范行政执法硬件建设、规范行政执法队伍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行政执法协作、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能力,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提升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水平。

   九、开展“法制审核+四议两公开”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提升行动。以服务法治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创新打造“法制审核+四议两公开”模式,制定出台《“法制审核+四议两公开”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示范点创建方案》,强化村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做实做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推动村级“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决策事项合法合规,着力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选派332人担任1346个村(居)的法律顾问,实现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其中专职律师307名、占比为93.7%,超过省定目标;前三季度共接受咨询、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意见2194条,代为起草法律文书157件,参与诉讼活动45次,开展法制讲座168场,参与调解矛盾230件,提供现场服务494次,为村居重大事项提供法律意见392条。

  十、开展普法责任制示范点创建。印发《关于开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发动全市各部门踊跃参与示范点创建,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等方式健全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督促指导各市直部门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及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实现普法责任清单全覆盖。通过明确普法主体、普法内容、普法对象、普法举措、普法目标,解决谁来普法、普哪些法、向谁普法、怎样普法等问题,压实各单位普法责任。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深化“1+N”普法宣传,其中“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竞赛参与人数线上居全省第六、线下居全省第一。广泛开展“指尖学法”活动,前三季度举办律师说法节目42期,推送“法治先锋”38期、“以案释法”25期、“普法动态”109期。我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经验做法在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书面交流。至目前,全市共培育示范点单位16家,市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择期验收命名。

  


原文链接:http://sft.henan.gov.cn/2022/10-12/26226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