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以作风建设行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来源: 青海司法行政网 发布时间:2022-09-23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海东市紧紧围绕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目标要求,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突出问题,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举措,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队伍,打好人民调解“组合拳”,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一站式”平台建设为总揽,激活调处“一盘棋”。积极打造集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评估反馈为一体,以“青海智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为信息化保障,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人民调解中心、信访接待室等平台,多种调解方式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一站式”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体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指导、各单位各部门衔接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通过一体化管理、实战化运行,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趟”。
“网格化”运用建设为支撑,织密调处“一张网”。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调解组织1854个,调解员5902名,覆盖市县乡村四级。通过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综治干事、网格员、村警等资源,做到一人多岗、一专多用,形成风险排查、治安防控、网格管理等“多网融合、一网集中”的信息体系,织密调处“一张网”。依托一站式调处平台强化纠纷预防意识,做到矛盾纠纷集中排查、综合分析、准确研判,有效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和激化。在重大活动和敏感节点,做到排查有预判、有预案、有预警,提高排查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排查出的重大矛盾隐患,实行列表管理、集中交办、督查督办,压实主体责任,全力督促化解。
“多元化”调处建设为统筹,守好调处“一方格”。随着群众法律维权意识增强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矛盾纠纷呈现复杂交织的特点,为调解工作增加了难度,多元化解机制的探索和实践破解了这一难题。工作推进中,全市司法系统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配合互动,诉调、警调、访调等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大化解机制。通过与法院诉调对接,发挥非诉解纷方式的优势,利用人民调解程序实现了矛盾纠纷快速便捷化解;引导区域内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矛调中心,并选聘具有相关行业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鼓励热衷于调解工作、熟悉法律知识、熟悉乡情民情的人员设立调解工作室,全市现有调解工作室10个,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进一步充实了一站式“多元化”调处资源。
下一步,海东市将进一步探索调解新模式、拓展调解新局面、明确调解发展新方向,推动完善构建大调解格局,切实发挥好广大调解员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初始,以过硬作风推动“枫桥经验”海东化。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209/t20220908_958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