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兰县“三化同步”加快打造市域社会治理“金名片”
来源: 青海司法行政网 发布时间:2022-09-17 作者:佚名
近年来,都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123456”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市域治理新模式,切实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依托综治信息化平台,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完成综治中心系统升级,实现乡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系统“基础模块”功能为抓手,实现行业部门间资源共享、力量整合,夯实智能化、信息化基础保障。以智能化大数据应用为目标,利用综治维稳信息中心平台视频联网功能,统筹规划全县视频监控,进行数字化地理信息标注,打破“部门壁垒”,破除“信息孤岛”瓶颈,推动现代化科技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公共视频联网资源功能共建共治共享。
以基层治理为支撑,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探索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中心成为全县基层社会治理的“排头兵”,整合依法调解、信访调解、法律援助中心等各项职能,设立“六室两中心一基地”的九大功能区,形成“八步闭环”流程,建立“四大调解”联动机制,在全州率先建立并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一站式”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进一扇门,解万般事”,为群众提供“一揽子”社会治理服务。“候鸟式”管理机制成为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路子”,采取“大厅值守+下沉服务”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网管人”“以业管人”“以码管人”的特色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构建起“四室两厅”“三书两表”的“候鸟式”流动人口社会治理模式,为平安青海建设和“枫桥经验”提供了“都兰样板”。“积分制”管理成为全县基层乡村治理的“硬抓手”,将社会治理纳入积分管理,将向善向美、全民认同的社会追求纳入“正面”清单,将村民普遍反映、普遍存在的问题纳入“负面”清单,充分发挥积分制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选树正面典型,营造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浓厚氛围。
以法律服务为保障,实现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扎实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已全部完成,“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已全覆盖,结合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挖掘整理都兰本地文化和阵地资源,坚持主题鲜明、因地制宜、更新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浓厚氛围,建设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内容的县级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大型法治宣传电子屏、公共法律服务亭、农家书屋法治一角等基础设施,有效拓宽普法宣传渠道,实现法治文化实体阵地全覆盖。
原文链接:http://sft.qinghai.gov.cn/pub/qhsfxzw/sfxzyw/jcgz/202209/t20220916_961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