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发展堵点难点 解企业所需所盼 漯河市着力打造服务“项目为王”法治组合拳
来源: 河南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08-28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漯河市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积极整合法律资源,持续优化供给方式,不断做深做实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文章,疏发展堵点难点,解企业所需所盼,着力打造服务“项目为王”法治组合拳,以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法规制度保障,真正让企业安心发展。一是认真制定关系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泛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研究确定2022年度立法计划。围绕河湖保护管理、物业管理、疫情防控等立法项目,先后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立法审查会、专家论证会12次,征求机关单位及市场主体意见建议130余条。严格落实“1543”立法工作机制,组织法律顾问、专业律师、法学教授等对立法草案逐条分析论证,对涉及的难点、重点、热点问题充分讨论,确保立法项目贴近实际、契合发展。二是加强涉企政策审查。制定出台《漯河市法制审查工作规则》,严格落实政府政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重点审查有无违法增设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减损企业权利或者增加企业义务等方面的内容。今年以来,先后审核《漯河市关于进一步纾困解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21份,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书16份,提出法律意见120余条,为政府出台重大建设项目预审批、助力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提供法制保障。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定出台《漯河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异议审查处理工作规则》《漯河市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规则》,对现行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定期评估、定期清理,防止与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相抵触。今年共梳理市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165件,拟废止或宣布失效28件,拟修改9件;梳理市政府各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201件,已废止或宣布失效13件,拟废止或宣布失效4件,拟修改2件。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为企业降压减负。一是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事项,督促市直各部门认真落实《漯河市市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确保市一级101项告知承诺制事项全部落实到位,切实减轻企业办事负担。督促各部门制定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流程和规范,从制度层面解决企业办证难、多次跑等问题。二是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围绕市场监管、城市建设和管理等热点、焦点问题,梳理归纳行政相对人易发违法风险点604项,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开展“温馨执法”,引导市场主体依法经营。组织“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检查,出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规范》地方标准,着力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执法和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等问题。三是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印发《2022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要点》,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十大重点项目,大力疏解企业办事创业堵点难点。通报2021年度案卷评查结果,督促整改问题300多个,对11家单位进行重点整改追责。强化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先后审查重大行政处罚备案28件,涉及金额700多万元,对2家单位下发整改意见书并责令整改。四是强化复议决定履行工作。制定出台《漯河市行政复议决定履行监督规定》,规范复议决定的抄告、通报及履行情况的监督,防止复议决定成为“法律白条”。今年以来,先后对2021年作出的27件行政复议纠错决定、2022年上半年作出的17件行政复议纠错决定逐一抄告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复议纠错决定,促进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三、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努力为企业纾困解难。一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在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基础上,以示范点创建为引领,着力提升平台建设质效,目前已培育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家、工作站20家,向省推荐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示范点2家,已获初步审核通过。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功能,建好用好“法治漯河”微信平台,加强涉企法律法规推送和解读,为企业提供实时在线法律服务。充分发挥“12348”热线平台作用,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做好涉疫法律问题解答,上半年解答各类法律咨询4762件,同比增长6.72%。二是服务企业合规建设。出台《漯河市司法行政系统服务企业合规建设的意见》,起草《漯河市企业合规建设蓝皮书》,依托河南信鼎律师事务所打造“企业智检线上平台”,细化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合规风险体检项目和自测服务流程,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人工智能咨询等法律服务,让企业实时免费享受到在线“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化解法律风险,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法治成本。今年3月份上线以来,累计为企业出具体检报告40份,提出法律意见30条。三是推进律师服务常态长效。组织律师积极参与“万人助万企”“万所连万会”“千所联千企”活动,谋划实施“产业链+法律服务”专项行动,主动对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定期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免费与收费并行、优质高效精准的法律服务。今年以来,全市230名律师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263场次,组织法治体检246企次,接待咨询410人次,开展法律风险分析201次,提供法律意见260条。四是开辟涉企公证绿色通道。设置专门涉企公证服务窗口,对涉企公证事项优先受理、简化程序、快办快结,创新发展“互联网+公证”,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和申请材料容缺受理制,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部分公证跨省通办,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办证,为企业融资贷款、招标投标、知识产权保护、提存以及在疫情不可抗力情况下履行合同过程中责任减免等提供优质高效公证服务。今年以来,先后接待涉企公证咨询百余次,办理涉企公证77件,其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公证43件。
原文链接:http://sft.henan.gov.cn/2022/08-24/256656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