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我市推动“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来源: 天津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2-08-28 作者:佚名

  

  2022年以来,我市部署开展第五批“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评选活动和第一、二、三、四批“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推荐申报工作。目前,天津市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6个,“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17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在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依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优化总体设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天津市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为创建活动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法治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2020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天津市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命名管理办法和创建标准,推进创建活动规范开展。2021年4月,《法治天津建设规划(2021—2025年)》《天津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列入我市法治建设的总体规划。天津市“八五”普法规划明确将“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作为“八五”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注重融合创新,推动创建活动“提档升级”。天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与乡村各类考核和创建活动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和平安乡村建设中都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的有关指标作为重要依托和参考。从结果运用上看,创建效果“兼容并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等,选准示范点精准创建,把民主法治建设内容融入乡村治理之中。西青区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以“融合、接地气”为标准,形成“一村一社区一特色”的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格局,依托生态景区法治文化阵地,创新开展普法景区建设,将生态田园与民主法治创建相融合;津南区利用“小楠说法”动漫、“板凳课堂”,将法治宣传教育送到村民身边。

  三是突出地域特色,创建活动亮点纷呈。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区结合实际,积极发挥地域、组织、人力资源等优势,我市基层法治化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基层自治、法治、德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和平区五大道街三盛里社区制定社区治理与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社区各岗位的职责、事项、工作流程、服务标准等要素全面细化、规范化;蓟州区文昌街道龙港社区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基点,积极探索“党建+法治”工作双融合模式,创新“双色印初心”暨“党建红+法治蓝创新服务治理”党建品牌,切实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法律服务;东丽区万新街海颂园社区打造“海颂约吧”基层治理新模式,搭建一个社区群众合法达成民主参与意愿的平台;南开区南市街庆有西里社区创新开展“社区小法庭”和“情感交流沙龙”,使群众学法守法依法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宁河区丰台镇岳秀村借助其皮影社、木版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宣传法律法规,丰富了村民的法治文化生活。


原文链接:http://sf.tj.gov.cn/XWDT5156/SFXZYW1929/202208/t20220825_596777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