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司法局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07-22 作者:佚名

  近日,人社部和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决定》,对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其中,贵州省司法行政系统8个集体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2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3名同志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为充分发挥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的正向激励和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决定对先进典型开展宣传推荐活动,现将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事迹予以展播。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司法局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总要求,紧扣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司法行政职责,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依法治县、依法行政、社区矫正、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应诉、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不断夯实法治社会建设基础,努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19年度荣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贡献突出实施单位,格凸河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2019年度全国优秀司法所,猫营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2021年度全国模范司法所,格凸河司法所被省司法厅授予集体二等功,1名同志被司法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优秀法律援助工作者。2021年紫云自治县被评为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依法治县的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紫云自治县司法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县全过程,统筹协调各个环节和关节点,法治建设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抓好组织领导这个关键。制定出台《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会工作规则》《中共紫云自治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协调小组工作规则》等工作规程,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制度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了各领导机构办公室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督查督办等职责,同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做到了靶向清楚,职责明确、任务细化,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抓、部门各司其职、乡镇(街道)属地管理、纵横联动的法治建设工作格局。

  二是抓好理论武装这个关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和《贵州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列入紫云自治县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推进全面依法治县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治保障。

  

  始终坚守政治担当,全面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启动以来,紫云自治县司法局精心组织、打法精准、措施有力,大力推进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抓实律师、公证、社区矫正专项治理,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整顿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各环节工作任务,得到了中央督导组的肯定。

  一是以民为本服务,优质高效为民。以公证、律师法律服务窗口单位为着力点,自查自纠找准问题症结,切实解决服务群众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辟援助“绿色通道”和推行“三优一上”(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上门服务)。2021年县公证处共受理各类公证案件119件,出证117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09人次,办证涉及金额238余万元,为当事人避免经济损失11余万元,为出行不便的群众提供公证上门服务11次。

  二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积极推介司法行政良好形象。2021年以来,紫云自治县司法局共向各级媒体投稿115篇,获央级媒体采用7篇、省级采用11篇、市级采用65篇、县级采用11篇。在教育整顿期间获评全市“最美司法行政工作者”1名、“最美司法行政辅助人员”1名、“最美法律服务工作者”1名,猫营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

  

  始终坚持强化法治服务基层,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

  坚持抓好法治社会建设这个基础,推动法治力量向下倾斜,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一是强化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优质法律服务精准投放。坚持法律服务渠道重心下移,申报3个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其中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2个。统一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标准化建设,落实硬件建设,整合服务内容,统一业务规范,明确办理流程,完善窗口机制,形成全流程服务,推动“现场”“网上”“热线”公共法律服务渠道互通。2021年各类平台接待法律咨询670余人次,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77件,其中民事87件,刑事360件,行政6件,代书21件,公开审查1件,调取材料2件,累计申请发放各年度法律援助案件补贴39.75万元。形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相呼应的法律服务新格局。

  二是紧盯中心任务,深入学习宣传民法典。以省司法厅组织的“民法典万人大培训”为契机,组织法宣讲师团和村居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进行专题培训;发放民法典宣传资料5000余份,参与中国普法网民法典有奖竞答20天、参与干部职工40000余人次,参与黔微普法微信公众号民法典测试2000余人次,参加全省民法典学习推广“万人大培训”线上培训700余人次,参加“法律明白人”参加问卷调查500人次。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法治宣传基地,以山歌传唱、微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民族文化”宣传教育,实现法律咨询数、民事诉讼案件逐年上升,民转刑事案件数逐年下降“两升一降”,群众法治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三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载体,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为抓手,构建“1+3+4”调处机制。目前全县已建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总数为191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7个,共有人民调解员641人,行业专业调解员36人,全县专职人民调解员192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抓好征地、房屋拆迁、易地扶贫搬迁等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尽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2021年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60余次,司法所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0余次,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56件,成功调解154件,涉及调解金额5万元,调解成功率98.71%,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是强化特殊人群帮教,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通过实体走访和运用智慧矫正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监管和教育矫正。2021年接收社区矫正对象66人,解除73人,办理审前社会调查65份;累计入矫952人、解矫840人。目前在矫112人,其中缓刑107人,假释4人,暂予监外执行1人。

  五是深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基层法治实践。将各村(居)的自治、法治、德治三结合,指导各村(居)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各村(居)的依法管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2021年有1个行政村(社区)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命名,4个行政村(社区)获得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命名,5个行政村(社区)获得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命名。

  

  2022年是贵州省政府系统“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在新的一年里,紫云自治县司法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贵州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贡献司法行政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207/t20220720_755867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