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六聚六强”为社区矫正插上信息化翅膀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07-16 作者:佚名
自2020年7月1日《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以来,黔东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关于“数字法治 智慧司法”“智慧矫正”工作部署,以“六聚六强”为抓手推进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监管教育能力全面提升,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对社区矫正全方位、全流程支撑优化作用,有力促进了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强化社区矫正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建工作专班,深入16个县市开展两轮次“智慧矫正中心”创建专题调研,并组织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委政法委、财政局、人社局、司法局等单位分管领导举行座谈,先后联合技术企业召开“智慧矫正中心”创建技术讨论会、座谈会,以确保达到880分为目标,对“机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室内装修”3类创建项目和分值进行梳理分析研判,列明需要完善的模块和功能,倒排工期,限时推进,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二是聚焦智慧矫正平台深度运用,强化精准高效监管能力建设。州级先后4次举行智慧矫正系统应用专题培训,帮助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和司法所干部科学运用和熟练掌握,大力推行贵州省社区矫正智慧管理系统各类应用,实现业务工作和执法流程网上办理、法律文书网上流转、各类文书、签章、报表、工作评比结果网上自动生成,对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化核查数据开展分析预警处置。目前全州智慧矫正系统五类数据同步率提升到99.7%以上,工作评比数据位居全省前列,大部分县市工作评比数据位居全省前10名。
三是聚焦社区矫正重点对象监督管理,强化监管安全稳定措施落实。认真落实《贵州省社区矫正重点对象监督管理工作规定(试行)》,累计排查甄别社区矫正重点对象223人,州县两级司法指挥中心运用智慧矫正平台、“钉钉”、天网、雪亮工程对进行社区矫正重点对象接受监督管理情况开展23轮巡查,共巡查重点对象190人次,发现并处理异常25次。运用智慧矫正平台对在册27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遵守身体情况报告、病情复查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开展预警处置,及时发现和堵塞各类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漏洞。
四是聚焦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强化社区矫正州、县、乡三级联动巡查常治长效。常态化运用社区矫正“1+4”信息化核查监管手段,开展州、县、乡三级监督检查和执法监管,通过智慧矫正和钉钉APP开展信息化核查,督促社区矫正对象每日进行打卡签到、视频通话,确保在册列管对象有效管控全覆盖,共巡查社区矫正对象及矫正小组成员40961人次,发现各类异常情况314次,对全州206个司法所开展错时集中点名全覆盖巡查。对2113名社区矫正对象实施日常定位等信息化核查工作,依托“天网工程”“雪亮工程”覆盖各乡镇、街道的高清摄像头,实时掌握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动态,防止社区矫正对象脱管失控。
五是聚焦顽瘴痼疾整治常效长治,强化社区矫正对象智能化排查管控。制定《黔东南州暂予监外执行等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监督“五必”工作制度》,推行暂予监外执行类、调整管理层级为严管类、入矫三个月内不服管理类等重点矫正对象接收入矫必报告、矫正方案必完善、矫正小组必健全、矫正期间必巡查、解矫之前必评查工作机制,实现对重点对象信息化规范化闭环监管。推行“五必”工作机制以来,已对在册社区矫正重点对象及矫正小组轮询巡查14轮共950余人次。通过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对接贯通,强化实时监控、调度指挥、应急处置、视频会议以及远程教育训诫等功能,形成上下联动、实时督察的工作模式。
六是聚焦社区矫正案件质量,强化信息技术在社区矫正案件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案件线上评查,州县两级组成联合评查小组,依托州司法局指挥中心智慧矫正业务管理平台,通过视频会议开展线上评查,共评查39件,其中一类案件10件,二类案件29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时整改,线上案件评查对促进执法规范化的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发挥智慧矫正平台在案件评查、执法检查中的辅助作用,提高监管质效,倒逼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207/t20220715_755549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