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安顺市:严把“三道关”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

来源: 贵州省司法厅 发布时间:2022-07-13 作者:佚名

  近年来,安顺市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深入贯彻执行《社区矫正法》贯穿社区矫正工作始终,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教育管理,严把社区矫正“三道关”,全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

  

  一、精准分级严把“入矫关”

  一是强化责任意识,依法开展调查评估。市级社区矫正机构督导各县区严格依法进行调查评估,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集体评审,全面客观收集被评估人现实表现、家庭情况及社会对其罪行反映,对被评估人罪行潜在社会危害作出客观评估。平坝区坚持实地调查评估,集体研究的工作模式,司法所将调查评估对象个人基本情况、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本次犯罪的表现、矫正条件和社会影响等信息的综合采集,深入走访被评估人所在的村(居)委会及其家人、邻居,详细了解其家庭情况及周边邻居对其日常社会表现的评价,提出初步意见后,提交县级社区矫正机构,组织召开由局分管领导、社矫科(股)、各司法所负责人组成参加的评审会,客观、公正、透明地得出评估意见,此举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司法所的调查评估工作,防止评估出现偏差,有效提升了调查评估质量。关岭县建立“审矫对接”机制和“检矫对接”机制,通过社会调查评估、走访了解、查阅资料,切实把握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合法性和真实性。

  二是强化宣告教育,严把“入矫第一关”。各县区社区矫正机构针对每一名新报到的社区矫正对象,都必须在社区矫正中心宣告室举行一场由监狱挂职民警、司法所负责人及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参加,村居(社区)矫正小组及家属到场的严肃的入矫宣告仪式,严肃的宣告仪式,对社区矫正对象从心理上自觉接受,摆正位置,心存对法律的敬畏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首次谈话,上好入矫第一课。入矫宣告仪式结束后,由司法所进行一次深刻的入矫谈话教育,让社区矫正对象知悉“六个明白”要求,即明白自己矫正对象身份、监管机关、监管要求、各项矫正规定、矫正教育的含义、矫正目标。通过首次入矫谈话,使社区矫正对象从开始便认识到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过程,明确自己的在刑身份,端正态度,自觉遵守社区矫正纪律和相关管理规定,主动接受矫正。

  四是强化分类管理,精准分类施策。根据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犯罪动因、犯罪造成的社会危害性和认罪服法态度等情况,精准设置个性化、针对性矫正方案,并及时通过思想汇报、个别谈话教育、实地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其心理动态和工作情况,及时调整矫正方案,使矫正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关岭县通过聘请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心理矫治辅导,在充分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成长、生活、工作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方案,以个别咨询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矫治,帮助他们重新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心理矫正与行为矫正有效结合。

  

  二、多管齐下扣紧“管矫关”

  一是强化监管制度,扣紧“监控”关。严格落实监管规定,做到“日定位、周听声、月见人、季考核”,每日定位核查,每周电话汇报,每月组织公益活动、教育学习、思想汇报。此外,每个月对社区矫正对象现实表现进行考核与评价,把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结果和奖惩情况作为分类管理的依据进行分级管理,落实严、普、宽管类教育管理措施,对普管对象、宽管对象实行“一季度一走访”,对严管对象实行“一月一走访”、不定期走访、暗访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对新增社区矫正对象实行“新增必走访”“优先走访”。在重要节假日和重要时间节点注重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状态,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友情提醒”警示其遵纪守法,遵守社区矫正管理规定,以严格管理威慑社区矫正对象,确保其顺利完成矫正。

  二是实施真情帮扶,促进回归社会。近年来,安顺市通过丰富帮扶内容等举措,积极打造“生活上关心,情感上温暖,思想上感动,就业上帮助”的“暖心工程”,进而达到社区矫正对象的感化教育效果。2019年9月,镇宁县籍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某因勇救两名落水儿童的见义勇为行为,经市级司法行政机关提请,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减去有期徒刑一年的裁定;该社区矫正对象减刑案系安顺市首例,也是贵州省近五年办理的首例减刑案件,有力填补了安顺市社区矫正工作未实现减刑奖励的空白。

  三是技防联体,促进监管质效提升。各县区定期联同公安机关对社区矫正对象外出、交通住宿等进行实时信息化核查,有效杜绝脱管漏管现象。西秀区制定《西秀区社区矫正信息化核查联动机制(试行)》,充分加强与公安机关部门协作,每月至少开展1次对社区矫正对象活动轨迹及再犯罪情况核查。充分运用贵州省社区矫正智慧管理系统、“矫务通”“在矫通”APP等智能监管手段,全面提升日常监管便捷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四是监地互帮共建,促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工作。2021年,市司法局与法院、检察院以及安顺辖区4所监狱建立《安顺市刑罚执行变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刑罚执行变更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此外,各县区司法局与辖区内监狱通过共建平台开展一系列活动,推动监禁与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优势互补,平坝区司法局与贵州省平坝监狱拟定《安顺市平坝司法局贵州省平坝监狱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座谈会,对在调查评估、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收监执行等工作方面进行交流;普定县司法局选聘两名党组领导成员作为太平监狱“执法监督员”,并帮助协调其他职能单位共同参与太平监狱执法监督工作;关岭自治县与安顺监狱举办2021年关岭自治县与安顺监狱刑罚执行一体化异地互帮共建警示教育活动,助力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工作。

  五是规范档案管理,促进执法规范化。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贵州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及《贵州省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市司法局统一印制档案盒和卷宗封皮,加强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培训和指导,要求各县区以“材料齐全完整,手续完备无缺,外观整齐美观”的标准来进行收集每份社区矫正档案,目前,已在关岭县试点开展社区矫正档案规范化建设,通过档案规范化建设,以点带面,在全市全面推广关岭经验,形成全市统一档案格式,促进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

  

  三、高效衔接筑实“解矫关”

  近年来,安顺市创新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方式,强化政企联合提升安置水平。

  一是实行“四个一”工作法。基层司法所对解除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转入安置帮教程序,充分运用“建立一份档案、开展一次谈心、开展一次实地走访、进行一次会面教育”的“四个一”工作法,实现解矫安置程序的无缝衔接。

  二是做好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建新安置帮教基地。2020年10月,在安顺市司法局的指导下,由贵州欣佰亿集团承接运营,安顺市建新安置基地挂牌成立。通过“政企联合”方式,为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集中式的思想教育服务,帮助他们能够顺利渡过矫正期。目前是全省唯一一家集教育培训、党建扶贫、心理咨询为一体的安置帮教基地。

  三是积极利用有限资源,扎实做好解矫对象就业安置、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工作。省监狱管理局以我市加强沟通合作,并签署了《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再就业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了刑释人员、社区矫正对象、乡村留守人员就业合作、管理和帮扶、交流会晤三大机制,成立刑释人员“安置帮教一体化”实训基地,目前已有30余名刑释人员、3名社区矫正对象上岗就业。普定县建立了化处镇焦家村韭黄基地社区矫正对象劳动教育基地,作为县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安置及社区公益服务定点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帮扶。


原文链接:http://sft.guizhou.gov.cn/xwzx_97/sxdt/202207/t20220712_755117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